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然也 > 第37章 第 37 章

第37章 第 3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想赚钱,就得去大城市,毕竟那里的机会多、视野广,大众对待新事物的理解与接受会更容易一点。想安逸,就选择去小城市,至少那里的欲望少、消费低,大家对于自身或环境的期望相对弱一些。无论怎么选,薪酬永远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工作强度。我们总说付出与收获要成正比,这显然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但两者也不能有着过于离谱的差别。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包容,小地方有小地方的闲适。选来选去,手里头必须得有点钱傍身。每月一千八百块的工资,非要去买一杯二十块钱的奶茶,这如果不掂量掂量,那可真算是花钱如流水。反过来,每月一万八千块的工资,偏要选择一杯不足两位数的饮品,或许就会被人评定为节俭。

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考虑工资的多少,还得想想工作本身的问题,比如时间、强度,能否让自己提前过上退休生活。说到退休生活,不一定指的就是年龄大、每月领取退休金,而是说在相对年轻的时候,可以实现自己预期的财务自由。也就是大家常常慨叹的有钱有时间。

有时想想,上班的成本大过躺平的成品。

比如说——顾清英的一天。

去图书馆的直达公交车,是带有空调的六零五路,来回就要四元,如果图快改换地铁,那来回就得十元;早餐控制在五元,偶尔会因一根油条的重量增加早餐成本,或许是六元;午饭由茅珠提供,如果自己买,差不多是十一元,这可是最低消费;偶尔嘴巴也会馋,但已经省掉了即食零食,换成了一元钱的棒棒糖。目前来看,顾清英一天花十元就行了,一个月有二十四天不在家,她每个月的固定消费差不多要在二百五十元左右。

她觉得自己就是个二百五!

听起来这都是必要消费,还不错。但她是一个失业者,是一个只有出账没有进账的失业者。

捉襟见肘的日子里,还在死要面子活受罪。

茅珠端坐在旁,一门心思扑在教参上。顾清英左胳膊肘抵在桌子上,左手握成拳头撑住脑袋,偏过脸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茅珠。茅珠的余光早已注意到了顾清英的注视,但不为所动,对待学习全神贯注,右手不时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顾清英看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又将头偏到另一边去看窗外的树。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但是那树依然光秃秃的,毫无生气。顾清英疑心这棵树是不是早已行将就木,怎么会连一株小小的绿芽都没有呢?不知怎么的,她突然想起了那篇《最后一片叶子》,高三时做过阅读练习,老师振振有词地说这样的文章不会作为试题,同学们做一做对一对答案就可以了,不必放在心上。可是,结果呢?它竟然真的被作为考试题目出现了。

什么都有发腻的时候,顾清英对于图书馆的布局可谓是了如指掌,连不起眼的角落也在心里有了位置。但是迈出这个大门,又要去哪儿呆着呢?能够待在家里自然是舒适的,但是她不敢。

“吃饭吧?”

茅珠用手指轻轻点了点顾清英的后背,顾清英回转头来,正看到茅珠在收拾饭盒和背包。她俩一向都是去图书馆后面的巷道里吃饭,那里人烟稀少,总给人一种单独在此不太安全的感觉。午饭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顾清英还要跑回来占座位,茅珠去上班。

顾清英端着饭盒发呆,没胃口。

自打那次她去面试之后,胃口就不太好,似乎还有些发烧。妈妈看她的脸有些发红,问她是不是感冒了。顾清英立马接话说是,坐在沙发上的顾鸿筝斜看了她一眼,两人正好对了视。

顾清英有些心虚,慌忙转移眼神,又道:“春冬交替,容易感冒。”妈妈说:“你们做会计的就是月底月初忙,春天的风又大,早晚容易着凉。要不在家吃早饭吧?那个小吃摊是不是露天的?”顾清英心里连连称是,但嘴上还在硬撑:“没事儿,忙点儿好,小吃摊有顶棚。”

话说完了,立马就有了悔意,但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如何会在短时间内再圆回来呢?

顾鸿筝左手持一本打开的地图册,右手在手机上查询路线。她的眼神不时瞥着顾清英,仿佛要看穿她每一句话背后的真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