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名领袖站在旁边,双手交叉在胸前,表情有些疑虑:“可我们拿什么修?石料、工具,还有建水井的工匠,都不便宜。”
年长者看向远处的道路,目光沉着:“玛丽娜小姐派来的人不是说了么,商队会支持运输,我们只需要人手。”
“可村里的年轻人都忙着田地里的活,这工期怎么赶?”
就在这时,邻村的一名代表从人群中挤了进来。他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身材瘦削但眼神坚毅。他大声说道:“别找借口了!我们村刚完成了第一口井。你们知道为什么能成功吗?是因为我们每家每户都有人出力。挖土的挖土,砌砖的砌砖,女人和老人就送水和饭。这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
他的语气带着些许不耐烦,但更多的是鼓舞。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手写的施工日程表,摊开在地上。“这是我们村的时间安排,所有人都按表工作,没有一天耽误。你们可以参考。”
人群开始骚动,有人低声嘀咕:“他说得轻松,可真做起来……”但更多的人似乎被他的坚定态度打动,低头认真看起了那张表。
就在此时,商队的一位领袖出现在广场边缘。他站在高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商队已经安排好下一批运输,会带来你们需要的石料和工具。玛丽娜小姐和莱昂大人给了我们明确指示,我们的任务就是保证物资到位。你们只需要告诉我们,每村具体需要什么材料。”
这句话让不少人松了一口气。几位村长围上前,开始仔细询问运输的细节。而那名邻村代表则趁机提高了声音:“听见了吗?石料有了,工具也有了。现在问题只剩下我们自己有没有决心!”
他转向刚才提出疑虑的领袖,语气稍缓:“我知道大家都有顾虑,但相信我,我们村的孩子这几周已经不用再因为喝脏水生病。这是真正的改变,只要你们迈出第一步,接下来的路就会容易得多。”
那位领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点点头:“好吧,我们试试。但你得帮我们制定一个计划。”
代表满意地笑了,重新俯身在地图上比划起来。他指着几条村间小路,说:“这些路是物资到村的主要路径,你们可以先修缮。然后挑选一处地势高的地方挖井,这样水流更容易保持干净。”
村民们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人提出问题,有人分享经验,气氛渐渐从最初的紧张变得充满希望。
不远处,玛丽娜的工程团队静静观察着这一幕。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低声对旁边的同事说:“看,他们自己已经开始行动了。”
另一个年长些的工程师点点头,微微一笑:“这就是玛丽娜小姐一直坚持的——让村民自己成为改革的主人。”
几天后,各村的工作队开始形成。这些由村民自发组成的团队制定了明确的任务分工。年轻人负责重体力的活,妇女则参与后勤,老人负责监督和协调。村庄间的合作也变得更加紧密。为了节省时间和资源,不同的村庄开始共享部分物资,比如石料和工具。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些本来持观望态度的村庄也被这种热情感染,主动加入了这场乡村改造的浪潮。邻村的代表成了“先锋队”的领袖,他带着一支小型队伍,挨个村庄游说,并亲自参与一些关键性的施工工作。他的名字在几周内传遍了附近所有的村庄,被尊称为“改革先锋”。
玛丽娜收到这一消息时,正在另一处工地视察。她听完报告后,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她看向莱昂,微微一笑:“看吧,他们有能力做到的。”
莱昂靠在一棵树旁,淡淡地笑道:“你低估了你自己的影响力。如果没有你最初的推动,这些村庄还在等别人来救济。”他的语气虽轻,却带着难得的柔和。
玛丽娜没有回应,只是低头继续在笔记本上记下改造的进展和村庄的反馈。那个笔记本已经快要写满了,但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