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中午了,离他下班的时间也不远了。
倪志豪没让她多等,下了班就立刻回了家,看着坐在门槛上的倪依,不禁笑了笑。
“小妹,你坐这里干嘛?”
眼看她没反应,他又在她面前挥挥手,又喊了几声。
倪依脑子里想着研究的事,没注意到他。
直到他加大了音量,才回过神,“大哥。”
“想什么想得那么出神?”
“研究上的一点事。”倪依歉意地笑了笑,指着地上的两袋小麦说道:“麻烦大哥帮我把这两袋小麦扛回去。”
“行,这事包我身上,你快回去歇着吧,外面热。”
倪志豪上工多年,抗两袋小麦,自然不在话下。弯腰,提袋,扛上肩,一气呵成。
倪依个给他比了一个大拇指,“大哥就是厉害。”
进步村小麦丰收的事,不仅让村民收获了粮食,还让他们村的肥料厂美名远播。
说起来,这还多亏了县长郑儒的宣传。
郑儒为了大力扶持县里新生的肥料厂,在收公粮的总结大会上,对进步村称赞有加。
不仅如此,进步村还因肥料厂评上了“先进村”,获得了奖章、奖金和奖品。
奖品有一个是搪瓷杯,是特意奖励给云大队长的,上面印着“优秀干部”的字样,最近他走哪都要带着。
倪依去试验田,就碰见过他还几次端着这个杯子。
搪瓷杯耐用,上工也不怕磕着碰着,这不就极大的方便了云大队长的使用了嘛。
此事过后,进步村的肥料厂算是在县里打响了名声,来村子里下订单的人也越来越多。
连带着,新出炉的杀虫药的销量都上去了不少。
村子里远嫁过来的女同志,抓住这波机会,回娘家的村子销售了一波肥料,赚了不少的提成。
肥料厂的订单多,厂子里的工人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提高生产,大家投票决定,新建一个大的肥料厂。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新厂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收益一时半会儿用不上。
一个季度过去,到了分肥料厂的收益的时候了。
第一次分钱,村子里热闹非凡,有一个算一个,都在猜着能分到多少的钱,就连小孩子也不例外。
云晓红站在小孩堆里,感受最明显。
“我爸说了,今天分到钱了,就去给我买肉吃。”
“我妈说给我买新衣服。”
“我奶奶说给我买糖。”
突然,云晓红身边的小女孩问道,“晓红,你们家买什么?”
云大队长是她的二伯,他大哥在县里上班,大家都知道,她家投了不少钱。
小女孩突然的这一问,讨论得有来有往的孩子们瞬间禁音,把目光立马转向了她,都想知道能分到最多钱的人家会买些什么。
云晓红被看得不太自在,小脸蛋红扑扑的,小声说道:“我也不知道。”
爸爸妈妈忙着上工,没人和她说过这些。
没听到想听的答案,大家也不灰心,回过头又说闹了起来。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不管分多分少,总之,他们能分到钱就对了。
之前投了钱的村民,齐聚在村里集合的大院里。
看着云大队长面前桌子上摞着的大团圆,村民脸上的喜色,隔老远都能看得见。
时间还没到,有些村民还没来,来得早的就围绕着分红讨论了起来。
“你家投了多少?我家只投了这么多。”问话的同志悄悄地比了一根手指。
“这么多,你家胆子真大,把你娶媳妇的钱都投进去了吧。我家只投了这么多。”
回答的同志,显然是问话同志的好友,一点都不瞒着他,伸出了九根手指。
“你家也不少啊,今天能分不少了。”
“你家头那么多,肯定比我家分得多。”
他们周围的同志们会心一笑。
讨论的同志以为他们说的小声,殊不知他们身边的队员耳朵都尖,把他们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他们两个的做法在村子不占少数。
没错,进步村的村民们胆子都不小。当时投钱的时候,有一个算一个的,都投了家里能投的最大数,准备娶媳妇的,把娶媳妇的钱都投了,给女儿准备了嫁妆钱的,把嫁妆钱都投了。
胆子更大的,索性去别的村子借了钱来投。
就连刚乔迁回来的云如意他们,都从云煜和云父手里借了一笔钱投入。
只能说,进步村的村民们,是有点疯狂在身上的。
这么算下来,大家都投了钱,而且,数额都差不多。要说多的,肯定是云大队长家。
他们家不仅有一个大队长,云煜还在县里工作,能投的钱比他们多得多。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现在最重要的是,他们马上要领钱了。
时间一到,云大队长汇报完第一季度的收益,就开始按着名单上的名字发钱。
云大队长每点一个名字,分了钱,下面的村民就爆发出一阵激烈的掌声。
兴奋得不止是分到钱的村民,还有在上方发钱的云大队长。
一笔钱,一笔钱的分发下去,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他终于实现了他当初的承诺——带着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一天,直到发完钱,掌声才停下来。
到此,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他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