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昊霖的恭敬,不仅周师爷满意,就是周县令也满意得很,甭管天资如何,求学态度很是诚恳。
而对此一无所知的沈梦珂此刻却在后宅教温氏和周姑娘种蘑菇,这是温氏要求的。
温氏虽说是内宅妇人,父亲虽是太医,但也是官,她该有的政治敏感度还是有的,沈梦珂带来的水灵灵的蘑菇,她惊讶之下问了问,然后就看出了种植蘑菇背后的大机遇。
所以她立刻就厚着脸皮请教,“沈娘子,种植蘑菇之法可外传?”
沈梦珂微微一笑,“当然,我也想在冬日里,百姓菜篮子能够多一种菜蔬之余,也能够通过此法添补一些家用。”
温氏动容,夸赞:“沈娘子大义!”
沈梦珂谦虚道:“夫人和周姑娘在冬日,不顾严寒,亲自给百姓施粥,又掏出私房钱建作坊,给家贫者一个温暖之所,又给他们挣钱养家的机会,这才是大善。”
温氏神色僵了僵,然后仔细观察沈梦珂的表情,见她是真心夸赞,松了口气,毕竟这些举措是沈梦珂和李昊霖夫妻提出来的,可最后好处却让她们母女得了,虽然她们出钱出力,但到底占了别人的功劳。
如今见沈梦珂没有丝毫芥蒂,她难免汗颜,她出身富贵,竟然还不如乡下的村夫村妇胸怀坦荡。
不过这影响不了她继续薅羊毛,上位者本来就该脸皮厚,她只是感慨了一番,然后便向沈梦珂请教种蘑菇。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柴火或许珍贵,但对于温夫人,根本不值得一提,就是种蘑菇的养料,她也不过动动嘴皮子,就有人送过来。
沈梦珂看得眼冒星星,她也想要这样的生活呢,也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实现。
温氏不仅是贤妻,还是良母,时刻惦记闺女,为她打造贤妻良母,人美心善的人设,学种蘑菇之前,她还特地找来丫鬟,吩咐:“去刘家喊姑娘回来,就说家有急事。”
等丫鬟离开,她朝着沈梦珂歉意地解释,“阿珍马上就要说人家了,希望她能够明白稼穑之事,回头也能够帮到未来夫君,还请沈娘子谅解我的一番慈母之心。”
沈梦珂动容,道:“周姑娘真有福气,有夫人这样为她精心打算的母亲。”
温氏感慨,“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既然生了她,就该尽可能地保她一世无忧。”
沈梦珂甭提多羡慕了,有伞的孩子就是幸福啊,能够少走多少弯路,不像她跟李昊霖,为了生计,为了拜师,绞尽脑汁地寻找机会。
周姑娘回来,得知沈梦珂又种出蘑菇来,赞叹道:“沈姐姐,你怎么这么厉害!”
“因为经常接触庄稼,才会想出来,周姑娘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比我不知强多少倍,我羡慕得很呢。”
沈梦珂谦虚之余,再次开始吹彩虹屁,身处弱势,想要得到资源,就得少一点真诚,多一份虚伪。
周姑娘心里好受不少,跟沈梦珂接触久了,看她时不时地拿出来新鲜玩意,说实话,挺打击人的,她出生富贵,从小到大的师傅,不说饱读诗书,也是有一技之长,而她也刻苦学习,不敢懈怠,她也一直是同龄人中拔尖的存在。
可至从认识了沈梦珂,一个大脚村妇,从小也就跟着童生父亲认过字,什么教育资源都没有,却经常把她比下去,她心头便有些不是滋味。
如今终于找到了,沈梦珂比不得她的地方,她心底瞬间平衡不少。
沈梦珂见状眼神微闪,她终究要失去古代的第一个闺蜜了。
但不管如何,该教的她还会认真教,但周姑娘却看着手头的东西,惊讶地问:“沈姐姐,就用这些树叶,稻草,就能够种蘑菇?”
沈梦珂点了点头,“是啊,不过这些还得经过发酵。”
周姑娘又问:“发酵是什么。”
沈梦珂再次耐心解释,周姑娘和温氏听得似懂非懂,不过不耽搁她们照做,做了二十盆培养基,这才罢手。
为了感谢沈梦珂,离开的时候,她们给她准备不少回礼,首饰、布匹、吃食,还有两坛好酒状元红,沈梦珂没有推拒地全部收下。
不仅如此,县令夫人还特地派了马车送他们夫妻回家,夫妻俩在马车上对视一眼,然后一起嘲讽地笑了笑。
人啊,果然得有本事,看看这次的待遇,再想想以前的待遇。
回到家,夫妻俩赏了车夫一块碎银子后,才回家,他们先回屋,喝了热茶,让身体回暖。
等身体回暖后,李昊霖便问:“娘子,你可想过种蘑菇的法子给了别人,万一他们撇开咱们,贪了功劳了?”
沈梦珂挑了挑眉头,“在我决定拿此法换你拜师机会的时候,已然做了最坏的打算,如今最重要的是你读书的事儿,其他的一切靠后,没有后台,东西越好,越危险啊。”
闻言,李昊霖眼里瞬间迸发斗志,“娘子放心我已然拜周师爷为师,以后定然刻苦读书,争取早日考上功名。”
“我拭目以待!”
沈梦珂鼓励道,然后又问:“咱们拜师礼如何准备?”
李昊霖思索后,道:“按照本地拜师礼,加厚两成即可。”
沈梦珂想了想,拟订了一份单子,酒、肉、布匹,另外再加上点心,点心她准备买,不打算自己做了,时间上不允许。
李昊霖看了看单子,夸赞道:“娘子贤妻也。”
沈梦珂嗔了他一眼,李昊霖默默含笑地对视,屋里温馨一片,窗外突然飞了几只燕子,为这个家添了不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