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扭身就去找沈梦珂了,“阿姐,我饿。”
沈梦珂笑着给他拿了她得闲做的果干,小家伙边咯吱咯吱地咀嚼着,当然还不忘夸赞,“阿姐,苹果干又脆又甜,比苹果还好吃。”
沈梦珂叹气,有些怀疑小家伙这吃货样子能考上举人进士做官吗?
又看向李昊霖认真誊写文章的样子,心说这才是一心考公人的样子呢。
“好了。”
李昊霖终于把文章誊写好,他拿起吹了吹,争取让墨迹干得快一些,等墨迹干了,才交给了沈梦珏,拱手道:“劳烦阿珏了。”
沈梦珏再次绷着小脸,道:“不必客气。”
李昊霖再次道:“也烦请阿珏代我向阿爹致谢。”
沈梦珏再次一本正经道:“我会的。”
因为天黑了,沈梦珂不放心小家伙一人,以找阿娘有事的借口再次回了娘家,不过她也真有事。
出了单过了,原先说的喝羊奶的事儿,也该提上日程了,搬家后一直忙碌,没顾得上这个,但就是不清楚去哪儿买羊奶,希望阿娘帮忙推荐。
李美容没忍住问:“你咋想喝那玩意儿,又腥又膻?”
“加了茶叶或者杏仁煮就好了。”
沈梦珂笑着道,“你女婿身体虚,羊奶温补,多喝没坏处你和阿爹阿珏,平常多喝一些,也能增加免疫力,少生病。”
羊奶不算贵,李美容也不再劝,反而道:“去隔壁村老王头家里买,他们家人厚道。”
然后她又看了看闺女纤细的身条,道:“我去买吧,正好把你阿爹阿珏的也买了。”
沈梦珂求之不得,忙笑着道:“谢谢阿娘,阿娘您真好。”
李美容的脸笑成了盛开的大菊花。
“好!”
沈启明突然一声赞叹之声,把母女俩的注意力全吸引了过去。
沈启明见状,赶紧又开始夸:“昊霖的文章虽典故不多,但很务实,遣词造句也非常严谨,而且观点非常新颖。”
沈梦珂忙问:“依阿爹之见,能够入周师爷的眼吗?”
沈启明抚须道:“当今穷苦出身,大齐朝立国不久,百废待兴,比起文章的词藻华丽或者堆砌典故,更加喜欢务实的文章,昊霖文章虽不算上等,但也勉强能够入眼。”
沈梦珂眼睛一亮,赶紧又道:“烦请阿爹多帮夫君在周师爷面前说好话,烦请他老人家多多指点指点夫君。”
沈启明没拒绝,道:“就是你不说,我也会帮昊霖美言的。”
沈梦珂忙高兴地福身,“多谢阿爹。”
等回家她把阿爹的话告诉李昊霖,李昊霖虽高兴,但内心也忐忑,七岁到二十岁,十三年的差距,岂是短短几年就能迎头赶上的?
沈启明说到做到,到了第二天当差时候,瞅准时机便拿了李昊霖的文章去请教周师爷,不过他没说是李昊霖做的。
沈梦珂不仅帮周县令获得了皇上赏赐,还和县令夫人合伙开铺子,和县令一家关系亲近,周师爷挺给沈启明面子的,拿了李昊霖文章看了看。
“虽务实,但观点不成熟,实施起来难度颇大。”
周师爷评价道,“文章结构虽严谨,但用词遣句上可以看出基础薄弱。”
沈启明忙道:“师爷慧眼如炬,这文章乃小婿所作,他七岁意外生病以后,再没去过学堂,平常全靠拖着病体自学。”
周师爷听过李昊霖的事,他点了点头,“如此倒也说的过去。”
他拿起笔,在文章上写下了评语,然后又夸:“令婿上进好学。”
沈启明叹气,“小婿是卑职从小看着长大的,幼时读书常被夫子赞有灵气,要不是那场意外,如今早已功名加身了。”
周师爷跟着叹惜了一句,“可惜了。”
沈启明没提李昊霖想跟着周师爷读书的事儿,火候没到,就是他平常都不敢提,只能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地接近他,再顺理成章地拜师。
而沈梦珂和李昊霖此刻也在县衙,他们一早坐牛车来到县城,先去了珍宝阁,用绒花换了三两银子,然后便到了县衙,拿了山楂片给温氏品尝。
温氏尝过之后,评价道:“酸酸甜甜,的确开胃。”
“可能作为高粱饴铺子的新品?”
沈梦珂又问。
温氏点头,“当然,合作还按照原来的分成。”
沈梦珂没意见,不过还是说了一句题外话,“如今北方商队从胡族贩了羊毛过来,咱们不如买上一批,找个地方,雇佣一些家贫的百姓,帮忙处理羊毛和织毛衣,百姓不仅能挣钱,还能在大冬天有个取暖的地方。”
温氏合掌,“大善!沈娘子慈悲心肠,令人敬佩。”
沈梦珂却没往自己身上揽功劳,推给了李昊霖,“是外子想出来的,他感念皇上和周大人大恩,一直想报答,得知圣上和周大人忧心百姓过冬难问题,便冥思苦想地想出了这个法子。”
温氏赞叹,“李公子仁心。”
沈梦珂笑着道:“他说他幼时的愿望就是读书科举做官,但却不知道做官后干什么,接触了周大人之后方知,做官是庇护一方百姓,他说他虽能力低微,但也想效仿周大人,为百姓做一些事。儿”
温氏笑得更真诚了,夸她家老爷比夸她更让她高兴。
回头她见到周大人的时候,就跟他说了此事,被人当作榜样,周大人也甚是高兴,还说:“李公子可惜了,听说读书很有天分,却被身体拖累,虽有望痊愈,就是不知有没有那份造化了。”
温氏深以为然,又问:“那组织贫民羊毛加工的事儿,还要继续吗?”
周县令点了点头,“可。”
于是安县又一批家贫过冬难的百姓,过冬问题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