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咱们要有信心,我们都觉得难了,大部分同学肯定也觉得难,可不能一开始就泄气。”许天真给闺蜜鼓劲。
接下来的两天,不同科目的老师纷纷亮相。不过语文和英语老师让许天真有些失望,她觉得初中两门主科能那么好,和两位老师的教学能力分不开。而现在的语文老师姓黄,是位头发都已经稀疏的老头,讲起课来声音都显得有气无力,声音听着简直像在念经,与原来的林老师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两个极端;英语老师姓方,是位中年女性,她的英语发音有带着明显的地方口音,让在三年中已经听惯纯正BBC发音的许天真颇为不适,更可怕的是这腔调似乎有魔力,听了两节课现在她读起单词,脑海中就会不自觉浮现出这位Miss方独具地方特色的发音,差点被带到沟里。
好在物理和化学老师还不错,一位姓郑,30出头的青年男老师,长相很是帅气,一亮相就引起下面女生小声惊呼;另一位姓张,大概40出头,也是化学教研组的组长,个头小小的女老师,但是很有气场。两人的讲课风格许天真都很喜欢。
许天真的高中生涯就此开始。与初中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课业难度直线上升,她现在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预习,巩固知识点,提升难度,她一点都不敢松懈。还有些剩余的时间除了每天的锻炼外,就是用来做英语阅读,拓展语文阅读面,或者写点小说穿插进行。
她还算适应良好,而在X市的程紫菱却是适应得很艰难,陡然上升的课业难度,在校园里“举目无亲”的状态,同学们若有似无的排挤,都让她感到崩溃。她和周语涵俩人也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安慰,毕竟高中想要不掉队,要付出比初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她俩也只能尽量挤时间和程紫菱通电话,发短信。
开学两周,学校发布高一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组成3—6人的小组开展活动,自选主题,上报学校,到时会有专门的指导老师指导大家开展活动。
这是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次活动,而且还可以跨班级自由组队,大家瞬间热情高涨,许天真、周语涵和许铭恒肯定是要组在一起,后续杨浩宇又拉着宋嘉嘉加入,赵磊最后在众多邀请中还是选中许天真他们,因此最后他们卡着最高人数成组。
成组后还要面临着报课题的问题,同学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活动,每天都能听到五花八门的选题,居然还有到农村体验种田生活的,不得不佩服大家的脑洞。
学习已经这么累,大家实在是不想让实践活动再与学习有什么关联,于是,在资深吃货许天真和周语涵的建议下,小组一致通过“探访Z市市区美食小吃”的主题,上报之后也很快得到学校批准通过。在和指导老师开过会之后,定下大致的活动方案。暂定探访十种市区美食小吃,以当地特色小吃为主,主要从小吃来源、食材、做法、食客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前期需要联系好要探访的店主或者摊主,请他们配合一些采访、拍照,这就需要发挥大家的沟通协调能力。
四果汤、三角粿、三角饼、豆花粉丝、牡蛎煎、锅边糊、沙茶面、干拌面……许天真俩人就刷刷地提出十几种地方特色美食,更别说不算是本地特色但也是美食的,再加上其他人的,一时间,对着满满的食物列表大家犯了选择困难症,偶尔美食太多也是种“罪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