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做了点心,带出门去?蒋春下意识地看向自家大人。
孟九安放下茶盏,起了兴趣:“你可知她是和何人一起出的门?又去做了什么,见了什么人?”
芍药垂下来头,摇了摇,“奴婢不知。奴婢都是装好了食盒交给小翠,二小姐出门一般只带小翠,不会带别人。车夫会送她两去目的地。”
孟九安轻点椅背:“那你可还记得两次做桂花绿豆糕都是什么时候?”
“一次大概是二月中那会儿。”芍药掰着手指头数了数,“还有一次大概是在元宵过了之后第三天的样子。”
吴印一听,立马道:“王管家,去把罗四叫进来。”
吴府名义上的车夫一共有两个,一个叫张合,通常都跟着吴印。另一个叫罗四,留在府里供府里的主子差遣。若是遇上人手不够的时候,也会让会驾车的小厮充当一下临时的车夫。
王管家冲着外头的小厮使了个眼色,立刻就有人跑着去喊人了。
没一会儿罗四就被喊到了大堂。
“老爷。”
罗四不认识孟九安,但是蒋春穿着捕快服,罗四便称了孟九安一声大人。
吴印厉声问道:“罗四,二月中和元宵过后,二小姐可有用过车?”
罗四给吓得一个激灵,脚下一软,噗通跪在了地上。
这般胆小怕事,吴印有些没眼看,不悦道:“问你话呢,好好想想。”
“二,二月中。”罗四陷入了回忆,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回老爷,确实有那么一回事。当日二小姐是和小翠姑娘一起出的门,还带了一个食盒。”
“小的还多嘴问了一句,‘这是趁着天气好出去踏春啊。’还被小翠姑娘给凶了,说是不该问事别问。”说着罗四还抱怨了几句,“一个姑娘家家的,仗着二小姐对她好,对我们这些人见天的横眉冷目,也不知道有啥好高傲的……”
“别废话,你送她们去了哪里?”蒋春打断罗四的抱怨,也不看看场合还自顾自念上了。
罗四看面前的捕快冷着脸,赶紧咽下了剩余的废话,只答道:“梨花楼。”
梨花楼啊,这个蒋春熟。这是平川县里挺出名的一家茶楼,里头可以喝茶听戏,有时候还有那口技艺人表演口技或是皮影戏。
看样子吴秀秀这是带着人出门凑热闹去了,不过茶楼有点心,怎么还要特地带自己不吃的桂花绿豆糕出门。莫不是还有旁人?
吴印看罗四那傻愣的模样觉得有些丢人,插话问道:“二小姐可是去会友人了?”
“小的不知。”罗四摇摇头,“小的把人送到门口,就给打发了去路边停车。二小姐一般不叫小的跟着,都是和小翠姑娘一起进楼。”
“那元宵之后的那次呢?”
“这个小的记得,去的锦绣巷。”罗四十分笃定回道,“当时二小姐在巷子口下的车,小的去找地方停车的时候还和过路的货郎别了一下,打翻了人家的担子,赔了人家二十文。”
孟九安点了一句:“你们小姐何时到的锦绣巷,又是合适何时回的府?”
“这,这……容小的想想。”时间过得有些久了,罗四一时真的想不起来,急得额角都冒了汗。
余光瞥见上座的几位都在盯着自己,人都要抖起来了,赶紧缩着脑袋继续想。
好在他那颗不太聪明的脑袋还算管用,还真给他想起来了。
罗四从挂在裤腰上的兜子里翻出一个小册子。飞快地翻了翻,然后回道:“未时出的门,大概未时三刻到的锦绣巷,申时二刻的时候小翠姑娘出来找小的,然后就回府了。”
蒋春看着罗四的动作,这是记事本吧,这罗四莫不是还识字?他开口问道:“你还识字?”
“回大人,小的不识字。小的记性不是特别好,容易忘事。我家那口子怕我耽误事儿,就让小的用个小本子记下来一天都要干什么,省得误了府上的差事。”
罗四说着还给在座的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本子,上头用炭笔划拉着一些奇奇怪怪的画。
笨人自救的小办法虽然看着傻傻的吧,但管用就行。
蒋春又接着问:“平日里二小姐出门后最常去的是什么地方?”
“之前去的最多的就是梨花楼,二小姐喜欢听那里的说书先生说故事。那里有时候还有口技、皮影什么的。”
“去年下半年开始,锦绣巷那里去的比较频繁。”
一直听着叙述的孟九安语气懒懒,却有种不容置喙的压力:“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