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表弟今年才17岁,还没高中毕业,被同学好友们一撺掇,在家里哭着闹着要去下乡建设农村,报效祖国。
张舅舅当然不同意,不过他手段厉害,没有直接否决,用他的经验把他儿子忽悠地一愣一愣地,下乡变成参军。
张舅舅的说法是,当兵算有一个正当工作,他身强体壮的,正合适去从军报效祖国。下乡他能去干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别去拖老乡们的后腿。
于是在他的忽悠(劝解)下,表弟报名到海岛边疆部队。一则,边疆地区偏远较少人愿意去,竞争小,另一则,海岛还有秦曦这个表姐和江卓这个表姐夫在,总可以适当照顾一下。
秦曦不得不认可舅舅的未雨绸缪以及果断,据她所知,到69年可是执行更严格的下乡政策,没有工作的,家里多个孩子的,都得去下乡。
等到明年表弟毕业再筹谋,可能黄花菜都凉了,不说工作岗位极缺,这参军竞争也会更大,可能真的得下乡去进行体力劳动了,吃苦不说,可能还吃不饱饭。
不像在部队,至少能吃饱穿暖,如果自己努力,还有进步空间。
表弟的到来对秦曦的日子有着正面的影响,因为可以来帮她干活的人又多了一个。
她和张表弟从小一起长大,感情甚好,表弟又是个憨憨,从小时候给颗糖就能跟进跟出跑腿背锅,长大以后脾性不变,虽然不太聪明,但品性脾气好,还是给一碗肉就能赴汤蹈火的小弟。
秦曦也没有让他赴汤蹈火啦,只是让他体验一下种地的生活而已,她这里菜地才多大,种菜可比种植主粮要轻省多。
她还生气当时表弟和家里闹脾气要下乡,口口声声: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青年下乡是为了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
他要真有种地技能、农业知识,那去农村为农民增加粮食产量,那她一定举起双手双脚赞同他去,或者他有经营头脑可以搞起集体经济,为农民创收,那她也一定坚决支持他去。
可实际呢,就是一腔热血,毫无头脑,又能吃,岂不是去分农民粮食给人增加负担么?
最可气的是,17岁的人还像七岁一样,憨批一个,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没有自己思考,不懂得和家里人商量沟通,上来就是闹腾。
要不是舅舅拿捏住他,家里都让他翻天了,以后舅舅舅母还得愁他后半生的日子。
此时下乡的人,想要回城可很难,要么家里有工作让他回去接替,要么病退,还得是很严重残疾之类的病退,要么等将近十年后高考回城。
先不说脑子没有那么聪明,读书也不认真的小子能不能千军万马挤过高考这个独木桥,万一这小子在乡下结婚了,哈,以后是抛妻弃子还是咋地?
所以秦曦不仅在院子里种菜养鸡,还申请一片专门给家属准备的地,让表弟去种粮食,水稻不错,小麦也可以,玉米红薯她都不嫌弃。
江卓作为姐夫,面对小舅子求救的眼神,只能表示爱莫能助。
张表弟只能苦哈哈地每天训练完还得去种地,休息日还是种地。
秦曦还会去监工,粮食是得好好种的,可不能浪费了种子。
这点土地,还是只种一季粮食,没有让他真的体会农民一年四季劳作不停的日子,就够宽容啦。
*
有堂哥表弟的帮忙,秦曦的日子更加轻松,这些日子就攒钱买了一个相机,各种拍照,让江卓给她拍照,就算黑白色的照片,她也足够好看,要留下这珍贵的时代记忆,尤其留下她年轻美丽时期在舞台上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江卓很支持,为此虚心接受媳妇的教导,学习摄影的光和影以及构图。
此时相机不是数码相机,在照片洗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拍摄效果如何,所以一开始照片确实拍摄的有点差。
明明秦曦167的身高,穿上带跟的皮鞋,那能达到一米七多,被江卓一照,呵呵,照片里变成不到一米四!
秦曦被气得两眼瞪大,铜铃一般射出要杀人的光线,差点放弃他,另找专职摄影师了,还是江卓及时跪求,反省,主动学习进步,才能保住他专职照相师的身份。
江卓拍摄还有一个毛病,不懂得等路人走开,或者转换角度把路人从镜头里去掉。
于是秦曦很生气又纳闷,几次在她的照片上看到同一个人出现,而且这个人她还不认识似乎不是家属院的嫂子们,难道是谁家新来的家属?
可怎么她没有听人说过,平时也没有怎么遇见呢?
却偏偏拍照的时候,人总是在她照片某个角落。
秦曦和江卓吐槽,江卓面色变得有点凝重,那些地方是平时不让家属随意靠近的。
不过江卓没有让秦曦察觉,面色很快恢复正常,笑着告饶,下次拍照技术一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