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我婆婆是片儿警[七零] > 第10章 血缘

第10章 血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姚家老太爷今年九十了。

以前是个秀才,进士不第,便留在乡里,做了个塾师。

清廷倒台后,各类新式学堂兴起,他便斗志昂扬,去了县里的女校当老师。

可惜时运不济,赶上了侵略者进城。

一个文弱书生,想救女学生,谈何容易。

更何况,守军都跑了。

最后他和其他老师一起,被拦在了操场上,用枪杆子顶着,眼睁睁看着一个个花季少女被奸污。

有那性子刚烈的,反抗激烈,当场被击毙,死了也不得安宁,还要被鬼子羞辱尸体。

性子柔顺的倒是活了下来,却被带去了他们大本营,肆意凌辱,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残的残。

人间惨剧,不过如此。

老太爷是个读书人,自小接受的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的教育。

一想到这些女学生后半生都要活在阴影和痛苦之中,他就不忍心。

好在姚家略有资产,他便想办法,把那些侥幸逃生的学生接了回来,养在他家院子里。

还请了西医过来治疗。

那些女学生伤好病愈后,大多数都投军革命去了。

只有两个性子怯懦的没走,留在姚家,给老太爷当了姨太太。

老太爷原本就有发妻和两个通房,民国时期,通房都叫姨太太了,这下更是热闹了。

发妻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姨太太前前后后加起来给他生了五个儿子,十二个女儿。

这么一大家子,靠他一个人养活,谈何容易。

他还因为救助女学生,散尽家产,一贫如洗。

那时国内的形势越发严峻了,他还有一家老小要照顾,便躲去乡下,务农为生。

倒是幸运,一日台风来袭,狂风暴雨压垮了姚氏祖宅。

放晴后一看,嘿,老祖宗还在神龛下面的供桌里藏了两箱金元宝。

他便静悄悄地,去钱庄换成了当时流通的大洋。

一大家子躲在药王庄避世,一直撑到了新中国建立。

然而新中国只允许一夫一妻,老太爷左看舍不得这个姨太太,右看舍不得那个姨太太。

一直拖着。

最后是怕影响孙子高升,这才咬咬牙,全都让她们改嫁了,子孙则留在了姚家。

如今在部队的那个,就是发妻生的小儿子的儿子姚敬宗。

姚敬宗今年五十一,十四岁参军,十五岁参加长征,解放战争时期表现优异,后来又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功赫赫。

因为长期驻守东北而很少回乡。

抗美援朝时期,姚敬宗生怕自己有去无回,便把老婆孩子送回了乡下,那时候他老婆已经有了身孕。

后来姚敬宗活着回来,又把老婆孩子接走了。

东北离这里太远,老太爷千万要多坚持几年啊。

坚持到姚栀栀和姚晶晶都嫁人了就好了。

到时候一切成了定局,谁也不能怎么样。

姚二担这么想着,围在老太爷病床前,一口一个爷爷,叫得亲热。

以至于后半夜别人都睡了,只有他精神抖擞地守着。

他在心中不断祈祷:“爷爷你可要好好活着,求你了。”

*

姚栀栀没有跟去卫生所,姚家人太多了,还轮不到他们这一辈的过去伺候。

她在琢磨接下来的安排,姚桃桃生大姐的气,跑过来跟她睡在了一起。

夜深人静,姐妹俩凑在一起说悄悄话。

熄了灯,姚栀栀打着芭蕉扇:“二姐,我上次落水,有些事记不清了,你跟我说说呗。”

“你想知道什么?”姚桃桃现在最喜欢跟五妹在一起,大概是因为五妹身上的反抗精神吸引了她。

她支起半边身体,准备好好帮妹妹答疑解惑。

原身没留什么记忆,姚栀栀赶补全姚家的信息——

“咱爷爷好像是老太爷的小老婆生的?”

“对,是老太爷救的一个女学生,被畜生凌辱过,救回来后想跳河轻生,老太爷怜香惜玉,就把她留下做了小老婆。”

“这算不算恩将仇报?对于太奶来说。”

“应该不算,他们那个年代,三妻四妾很正常的,听说太奶对她们都挺好的,没闹过什么矛盾。”

“也对,乱世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是啊,其实人多也有人多的好处,就像一把种子随便撒下去,总归会出几个拔尖的好苗子。太奶的小孙子是最出色的一个。”

“你说的是部队那个吧?”

“对,你那时候还小,没见过,我见过一次,53年的时候他回来接他老婆孩子,可有气质了。对了,他有个女儿,跟你一年生的,生日就差一天。”

“是吗?这么巧?”

“对,叫姚晶晶吧,她比你大一天,要是这次老太爷挺不过去,他们应该会回来的,到时候见了面,你还得管她叫姐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