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夫君好像失忆了 > 第136章 登闻鼓

第136章 登闻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竹沁扶着她走下台阶,姜婉妤敛衽行礼,“请大监引路。”

大监躬身回礼,随即转身引着姜婉妤往宫里走去。在路过姜阁老时,姜婉妤神色自若,目不斜视地从他面前擦肩而过,姜阁老方缓缓闭上眼睛,五指也慢慢握拳,他的心中忐忑如鼓。

这是姜婉妤平生第一次踏入这座红墙绿瓦的宫殿,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宫墙高厚,人来人往中,自动成排且弓背疾行,每一处不透露着压抑的气氛,或许只有掌权者才能在这里生活的自如一些。

姜婉妍进入偏殿,在进门前轻抚衣襟,低眉颔首,缓步而进,跪于中央,哑声而拜,“臣妇蓝姜氏,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高坐龙椅,冷声道:“我朝登闻鼓,还没有女子敲过,你是头一个。”

姜婉妍端跪于下,气质却不减分毫,语气平和而从容,“皇上英明神武,驭下恩威并济,朝臣和百姓皆念君恩,故而少有那些冤假错案。”

姜婉妤的夸赞令皇上龙颜微展,但仍敛声问:“那你何故来此?太祖虽严明,敲登闻鼓者不受杖,但也不允许戏耍君威,有此者,照惩不误。”

“臣妇夫君蒙冤赐罪,无处申诉。臣妇斗胆,仰仗陛下恩德,方敢击鼓一试。望上达天听,以正我夫清白。”

皇上声音低沉,“你的夫君,通敌卖国,构陷朝臣,罪无可赦。”

姜婉妤语气坚决,“皇上,蓝梓炎忠贞为国,此心昭昭,天地可鉴。臣妇这里有宁夏镇千万百姓血书一封,及诸位将军陈情一份,恳请皇上过目。当日蓝梓炎违抗圣旨,待军不发,实属事出有因,确有实情可泯。”说罢,她将血书和陈情书高高举起。

皇上身侧的大监将东西取到后,呈放到皇上桌前。

皇上翻阅片刻,问:“哪里来的?”

姜婉妤答道:“闻夫君罪名,臣妇心急如焚,奈何京师中并无任何一人可以证明当时情况。万般无奈之下,臣妇立即出京前往宁夏镇,只盼望百姓和诸位将军能够澄清事实,还我夫清白。事后想来,如此做法,着实不妥,但请皇上念在臣妇是为夫心切,请皇上宽宥。”

就在此时,又一大监匆匆入内,呈上一封奏折:“皇上,吴阁老急呈,言有要事。”

皇上展开奏折,内夹一信笺。目光掠过地上跪着的安之若素的姜婉妤,缓缓阅读奏折与信笺。看过后,放下手里的东西,问:“你只去了宁夏镇?”

姜婉妤点头,“是。能得百姓和将军们的陈情,臣妇已经甚为感激了。”

皇上未说话,深邃目光凝视姜婉妤。良久,屈指轻敲桌案,问道:“你可知这封信写了什么内容?”

姜婉妤神色恭谨,“御前之物,臣妇不知,亦不敢知。”

皇上冷笑,“好一个不敢知,听说你是姜阁老的嫡女?”

“是。”

皇上将信笺夹在奏折中,示意大监将其给姜婉妤送去。姜婉妤双手接过,初时犹疑,不敢打开,在大监的示意下,缓缓打开,里面夹带的信笺正是沙瓦部可汗写给大魏皇上的亲笔信。信中内容为:“尊敬的大魏皇上,感谢你在去年冬日如约赠送的粮草,虽是互利,然我心存感激,望今后长期合作,互不侵扰,百姓和乐。”

与此同时,吴阁老的奏折中亦指出,从蓝梓炎书房暗格中搜到的来往信件里,他挑出沙瓦部可汗的信件,对比了笔迹后,发现了诸多可疑之处,请皇上详查。

姜婉妤阅毕,震惊之色溢于言表,眼眶微红,却仍保持着一份冷静与尊严,将信件原封不动地收好,恭敬地递回大监手中。而后,她向皇上深深一拜:“是皇恩浩荡,方引得苍天垂怜,亦是不想让皇上失去一位忠心为国、杀伐战场的将军。既然有相应证据出现,臣妇斗胆,恳请皇上重审此案,以正乾坤,还我夫清白。”

皇上沉吟片刻,下令道:“着昭狱复审此案。”

“皇上——”姜婉妤轻轻打断皇上,语气中带着几分小心翼翼,道,“请皇上怜悯,昭狱严苛过甚,动辄棍棒相加,且让昭狱翻案,臣妇恐怕人心有异,臣妇心里信不过。还望皇上开恩,允三司会审,以安人心。”

大监闻言,脸色一沉,道:“放肆——”

姜婉妤立即低头,努嘴自嘲,“臣妇不过一介弱质女流,心疼自己的夫君而已。”

此话比较小家子气,对高高在上的君主来说,亦觉可笑,却也不失真情,能为自己夫君敢敲登闻鼓的女子,在这世间还是少见的。无论是宫内还是民间,夫妻之间,利益居多,真情却少有,能在夫君罹难之际还不离不弃的女子,他亦是心怀几分敬意的。故而,看姜婉妤的眼眸中都多了几分赞赏。

于是,皇上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赞许,“好,传旨下去,着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共同复审蓝梓炎一案,务必公正无私,以昭天下。”

姜婉妤闻言,心中大石落地,俯身再拜,“多谢皇上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