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如对着锦乡侯自信的说起了自己推理,环环相扣、逻辑通顺,要不是真没干过,锦乡侯都想拍手鼓掌。
“事到如今,我也没什么不敢承认的,但那些人真不是我杀的。”
“那些黑衣人确实是我养的死士,可那些事情确实不是我干的。我与于侍郎等人都是有攻守同盟的约定,我们这些人虽然在明面上不怎么联系,有可能还是政敌,但当一人出事后,我们都会在暗中帮忙。”
“就像赵闵,在我们的努力下,只判了个罢官。”锦乡侯淡然的说出许多密辛,以此表明不是自己干的。
“锦乡侯,别以为你这样说了,我就会信。花言巧语,根本骗不了我。”杨鹤如挺着胸脯傲然的说。
经验丰富的大理寺寺正觉得锦乡侯说的是真的,可他不敢反驳,况且这个案子拖这么久了,就让杨国舅就此破了也不错。
反正锦乡侯也不清白。
怕锦乡侯再说出些什么,动摇了杨鹤如,寺正开口:“大人,这锦乡侯诡计多端、前后言语不通,不上刑不会老实交代。”
“我知道大人不屑这些手段,但对于这种穷凶恶极的犯人,就要让他们受到惩罚,也是对死者的宽慰。”
杨鹤如已经确定了锦乡侯就是刺杀十几个官员的凶手,觉得破案了再惩戒一番也不为过,于是将锦乡侯交给了寺正。
寺正很佩服护国侯的为人,能收拾一番诬陷护国侯的小人,也很高兴,于是大理寺牢中的刑罚在锦乡侯身上全部过了一遍。
当然供词也有了。
杨鹤如破了这桩大案,受到嘉奖。锦乡侯则被判五马分尸,府中男丁尽数砍头,女子发配边疆。
对于锦乡侯,皇帝深恶痛绝,就是这么个人逼的自己下罪己诏,所以惩罚也很残酷。
而那些陷害护国侯的官员的家人仅仅被流放,对于这个结果,贾知书自然是不满意。
护国侯满门抄斩,这些人凭什么可以保全性命,难道等几年后风声过去被赦免。
这种情况,决不允许出现,于是这些人死在了流放的途中。
别说这些人无辜,他们既然享受了父兄的权势,那也该承担相应的苦果。
出了一口恶气的皇帝看到贾赦让爵位的折子,痛快的批了,贾知书成了二等将军。
当宣旨的人离开,贾母颓废的起身,事成定局,棋差一着。当初要是果断些,在祠堂直接处置了,也不会落到如今地步。
贾母以为贾知书承爵后,第一步就要把二房的人赶出去,没想到贾知书居然表示让贾政继续住在荣国府,还说需要叔叔帮衬,让贾母万分意外。
难道是自己想错了,还是有什么阴谋?
贾母越想越觉的是阴谋,命令贾政一家搬出去。贾政、王夫人对于贾母的行为非常不理解,明明侄子都请自己在府中居住了,母亲却往外撵。
这还是自己的亲妈吗?难道不知道一般出去自己就是荣国府的旁支的了,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官了,不在是荣国府二老爷,宝玉等子女的婚事都会受影响。
贾政、王夫人对贾母暗生埋怨。
同样,贾赦、王熙凤也埋怨贾知书,对他的这一举动非常不理解。
贾知书根本不在乎荣国府的爵位,留住贾政一家也确实没安好心,他的险恶用心也只有贾母一个人看出来了。
贾母劝了又劝,贾政就是不搬,下定决心住在荣国府。贾母说了自己的猜测,贾政也确实被影响了,但生活了一段时间,什么事也没发生,一如往常,也就放下了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