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见面,苏如歌就感觉到了皇太后对她的善意,虽然这个善意是因孙子而生。
多子多福是流传数千年的传统观念,爱新觉罗氏这种有皇位要继承的更不会例外,皇太后喜欢二阿哥不表示不喜欢更多的孙子。
儿肖母,三个月大的三阿哥完美的继承母亲美貌,白白嫩嫩长得十分可爱。头一回相见,三阿哥便一跃成为了皇太后第二喜欢的孙子——虽然太后拢共也就三个亲孙子。可见长得好看,自古以来都是极占优势的事情。
苏如歌生得美貌,却不是那种带有侵略性的美。若她的美要加上什么形容词,应该是清纯和亲和,这是一种很难让人生出恶感的美丽。有儿子开的好头,苏如歌便很容易得到了太后的亲眼。
待与皇后的婆慈媳孝将告一段落,皇太后又问及二阿哥和三格格,最后笑着叮嘱苏如歌下回请安带三阿哥一起来,便结束了此番出宫致祭的工作汇报。
出了慈宁宫,皇后回长春宫,高贵妃则领着余下嫔妃回重华宫。
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搬家总需要时间。眼下尚在孝期,不好大动干戈。除了皇太后搬进了慈宁宫,皇帝在先帝移灵后迁居养心殿,唯皇后搬进了原本空着的长春宫。然也只是人住进去,尚未将行李搬过去。
方才在慈宁宫,太后虽不曾冷落高贵妃,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那妃和苏如歌更得太后欢心。从慈宁宫出来,高贵妃的脸色就不甚好。回到重华宫,高贵妃更是招呼都没打,就带着丫鬟走了。
余下众人也是十分疲惫,那妃传达了解散的信号后,众人便一哄而散了。
回了自己屋中,苏如歌便叫人送了水和常服过来,梳洗换了常服,才去侧室看儿子。小家伙正睡得香,苏如歌将奶嬷嬷赶出了屋子,在儿子身侧躺下,守着儿子小憩了一回。
小朋友的奶香就像是上好的安眠香,苏如歌再睁眼已是天黑。
宫里只有早膳和晚膳,晚膳实际是午膳,真正的晚膳叫晚点,吃的是各色点心。苏如歌这样的后宫妃嫔,不能用正餐,但什么点心配什么汤倒是没人管,今儿的晚点是一盏燕窝粥和几块点心。
在宫中不管是皇帝还是妃嫔,膳食都有定例,另外花钱买,那也不是谁人都能买。毕竟,紫禁城的衣食住行是内务府垄断嘛!
晚清时,还发生过皇帝挨饿的事情。据说光绪和溥仪幼年就常挨饿,甚至饿出胃病那种。曾有个笑话,说光绪皇帝年幼时吃不饱饭,有一回饿狠了就去太监房里偷吃的,被发现了边吃边跑,最追上后剩下的还被夺走了。
皇帝当到这份上,听着就怪可怜!可见不仅后宫的嫔妃与嫔妃不同,皇帝与皇帝之间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别。
苏如歌用了点心,起身走动几步消食,连妙才与她悄声说起黄嫔快不行了。
苏如歌略有些意外,出宫前,苏如歌还去探望过黄嫔。那会儿黄嫔精神头已然不太好,可也不像要不行的模样。才两日功夫,怎么就要不行了?
惊讶之余,苏如歌却也没有太过意外。
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受制于医疗条件,人命十分脆弱。一场风寒、一次中暑都能轻易带走一条人命。苏如歌入府时,毓庆宫便有侍妾八九人。做为先帝最疼爱的儿子,府上时常进人,可算上过世的富察格格和后进府的皇后、那妃,有名有姓的也就是九人。
那些早早逝去的女子,因为走在皇帝登基前,又没有留下子嗣,连富察格格这样死后追封的殊荣都不会有。得到诏封的嫔妃能够留下一个姓氏,而她们就是宝亲王潜邸某年时已有侍妾若干人中的一员罢了。
黄嫔病在大行皇帝后,在许多人看来,依然是好运。
“明日且去看看吧!”苏如歌叹息了一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