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自己削坏的面团揉回去:“等我大了,一定能削出漂亮又好吃的面条!”
陈氏那边倒是颇有天赋,李抗美教了她几遍,削出来的面条就有模有样的了。
李抗美夸了她好几遍,陈氏藏在头巾下的耳朵都红了一片。
从来没有人那么直白地夸过她,原来她也有做得好的地方!
这让陈氏信心十足,手上的面条越削越好。
不过刀削面还是现削进锅里的才好吃,所以陈氏还有宋小月他们练习削出来的刀削面,之后又揉进了面团里。
她们练习的功夫,那边锅里的手擀面也熟了。
锅盖掀开,沸腾的白汤升起带着面香的雾气,漂亮得好似九天之上带着仙气的云雾。
但九天之上的云雾是仙女织就,而她们厨房的雾气是人间带着热烫潮湿的烟火气息。
暖人心,更暖人胃。
有炊烟升起之处,便是凡人心安之处。
赵大娘忙着盛面,一口口大海碗在桌上转着圈排开,场面极为壮观。
家里人口多,吃饭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场景。
学着李抗美的样子,在大海碗里舀上一勺面,倒一圈菜码在周围,家里几个爱吃荷包蛋的男人,就在面上盖个荷包蛋。
螺蛳酱就不放了,这玩意没多少了,留着给赵大夫父子进山收药的时候带上。
再切半个卤蛋,放上两片卤豆干,还有宋驰带过来的卤肉也切两片放在碗里。
一模一样的程序来上十几次,这么一桌色香味俱全的拌面就完成了。
赵家父子回来的时候,正好一人一碗,捧起来拌拌就可以吃。
手擀面是赵大娘的手艺,赵家父子吃了十几年都已经吃习惯了,但是他们家都是吃汤面,这么干拌着吃还是头一回,新鲜劲足得很,特别是赵大娘从李抗美那边学了一手摆盘,叫赵家父子几个进来就误会了。
“今天在外面叫的面?”说话的是小赵大夫,也就是赵大娘的丈夫。
别看小赵大夫名头前面挂个小,他的年纪可一点都不小,四十多奔五十的人了,只不过家里老父亲还健在,外头人又称呼他父亲为赵大夫,所以他这做儿子的就只能是小赵大夫,而且一小小了二三十年。
赵大娘见丈夫都已经吃了一口面了,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嗔怪看了他一眼:“我的手艺你都吃不出来?”
小赵大夫又往嘴里塞了一筷子面,那熟悉的筋道口感,确实是他吃了十几年的手艺。
“嘿嘿!今天怎么想着这么做了?还怪好吃的!”
他婆娘揉面确实好吃,但做面却不讲究,一锅水,一把面,一把菜丢进去,出锅加点调料,菜黄了也不管,哪有今天这碗里的面条色香味俱全?!
不用想,这面一定是未来外甥媳妇做的!
“美娘想着做个面给老太吃,你们都是沾了老太的光,吃着好东西了!”赵大娘这头和丈夫说话,那头见到两个儿子大口大口吃着面条,怕他们噎着,紧忙嘱咐:“慢点吃,慢点吃,不够还有,除了娘的面条,还有美娘做的刀削面,这可是新鲜玩意,保准你们都没有吃过!”
虽然赵大娘也没有吃过,但好歹她比家里这些男人要先听到刀削面的名字啊!
李抗美做饭的手艺确实一绝,普普通通的拌面,经过她手一料理,那是比外面店里卖得还要好吃,一个个地吃得头都抬不起来。
那边宋驰嫌碗里的菜码不够,又偷偷去放菜码的大碗里舀了两勺拌进面里。
浓油赤酱的菜码浇头是他们家里做饭要不放盐,要不放大酱的老娘做不出的口味,就算是平平无奇的绿叶蔬菜,李抗美炒出来就是比自家老娘炒得要鲜嫩三分。
菜码浇头裹着面条,呼噜一吸,恨不得吃下去半碗,看着全是素的菜码,却总是能给他们带来惊喜。
唇齿间的咀嚼,感觉到微微弹牙的触感,入口香味,让人眼睛一亮:“是肉!”
切得碎碎的肉沫在浇头里看不见,又仿佛无处不在,每一口都能给人带来想要继续探索的小惊喜。
不止宋驰一个觉得碗里的菜码不够,赵大哥、赵二哥,甚至是赵大夫和小赵大夫,都偷偷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过去放菜码的地方,舀了好几勺菜码进自己的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