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水浒]掀翻大宋 > 第16章 李家主仆

第16章 李家主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起来李应和杜兴,潘邓对这两人印象深刻,水浒原文中,他们一开始是李家庄庄主与管事,因宋江三打祝家庄,而被赚上山,上了梁山后两人也分别管着梁山经济,后方腊一战,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死死伤伤,李应是少数几个被朝廷封赏的人,做了郓州都统制,赴任半年后,推称风瘫,不能为官,与杜兴二人一处做富豪,俱得善终。

在水浒中的好汉,得到善终,寿终正寝的本就少,能一生富贵的更是五个手指数的过来,能在风云变幻里做到这般境地,确实是一位强人!

这边王婆领着潘邓去屋里见客,那屋内两人见了王婆领着个少年人进来,心中便知这八成就是那阳谷县的少年义士潘邓了,他们刚从淮上回来,便听县里人议论纷纷,县中出了个少年义士,受了府尹嘉奖,又得知这少年义士,正是他们每回回来,都会歇脚的王婆茶馆的人,便更加好奇,前来一看。

那穿着茶衫的杜官人刚想要询问,便被他主人拦下来。

李大官人已听了他不畏恶霸,勇斗西门庆,守护乡亲的义举,今次面见这小少年果然有浩然之气,便心生欢喜,也想要逗他一下,便说,“王干娘,原本是要见少年义士,怎来个你家的小猴子?”

潘邓也不见恼,微微一笑,只说,“曾闻有句话,英雄不问出处。”

那李大官人琢磨一下,便觉得是好句,既是英雄,如何能在意出身?便又问,“可还有下句?”

“下句自然有,只怕官人不爱听。”

“你且说来看。”

“下句是,富贵当思缘由。”

那茶色衣裳的汉子嘴里默念了两遍,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缘由,岂不是看他二人富贵,在讽刺他主人?这小少年,当真是一点亏不吃,人调侃他,他便要刺回来。

王婆赶紧说,“富贵思什么缘由,潘邓,这可是咱们家常客,每年都来光顾的。”

潘邓却不见礼,只说,“我见二位显赫,但潘邓生平不拜豪强巨贾,只拜富而仁义的大英雄,这阳谷县若说富豪也不少,但只一人堪称英雄,叫我拜见。”

“是谁?”

“便是那乐善好施,保庄为民的李家庄庄主,江湖人称扑天雕李应。”

那茶色衣裳的汉子听了哈哈哈大笑,“我家主人便是那扑天雕李应!”

李应也捋须微笑。

潘邓这才做吃惊状,连忙拜见,李应赶紧双手扶他,“潘小义士,闻名不如相见!”

“李大庄主,幸会!想必这位就是庄上管事,江湖人称鬼脸儿杜兴。”

杜兴也拱拳见礼,“正是在下。”

几人又重新倒上酒,填了菜,围坐着闲谈。潘邓这些日子早被人问得不知多少便,来了新客人只得又讲一遍他带领阳谷县乡亲大战恶徒西门庆的义举,听到兴处,李应忍不住抚掌叫好,“不愧是我阳谷县好儿郎!”

又讲到府尹大人关怀备至,找他单独问话,亲自给他匾额,还派三人护送他们回县,杜兴也感慨,“我早闻这任府尹是位勤政爱民的好官,今日听潘兄弟所讲,果然名副其实。”

他又疑惑,“听你讲了这么多,怎不讲本县老父母?我从前听闻某地出了义士壮举,都是县太爷层层上报,亲自给嘉奖呢!”

讲故事时刻意忽略了县令,想要给他在本县百姓面前留些面子的潘邓,“……”

看着两人期待的目光,潘邓也不好扫兴,便道:“县令也并非不在意此事,只是他当日去府衙公办,将整件事错过了。后来我等从东平府返还,县令也派人来传话,夸我义士为民,正好家境也不算贫寒,便叫我服役,做阳谷县押司,过两天上任呢。”

“什么!”杜兴没忍住把心底的惊讶说出来了,“你有功劳,保卫百姓,他怎叫你服役!”

李应瞪他一眼,“你这管家,怎生不懂事,潘兄弟又不是服那苦役,推着粮车从山东跑到东京,这是做官,是好事呀!”

杜兴的脑筋这才转过个来,“主人教训得对,是我想差了,这县里的押司官和一般力役不同,管着不少事,是个不小的官呢……是了,潘兄弟你也算是在百姓当中深得民心,县太爷才叫你做这衙役,管一方百姓呢。”

主仆两个又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李家庄在阳谷县边上,庄里的事务,向来他这个庄头做主,平日自给自足,官府不管他们的事,但是有时不可避免也要和官府打交道,多认识一个人,将来也就好办事。

而他们真正想要结交的也不是三年一任的县衙官员,正是家宅就在本县,直接管理庶务的县衙小吏!

就是像潘兄弟这样的少年英雄,阳谷押司。

真真是瞌睡上来递枕头,谁还嫌认识的县衙里的人多呢!

李应感叹,“潘押司真是年少有为,我阳谷县得此义士守护,日后乡亲们也可高枕无忧,安居乐业了。”

谁料潘邓面露苦涩,“李大官人有所不知,不才刚被县令委托了重任,这上任的第一件差事,便是去那竹口村催缴赋税,归期暂且还不定呢。”

杜兴问道,“是那个县城西南边的竹口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