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雅的随军手续办下来这事,在唐家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说实话,唐家人除了二房,都不希望她随军的。
随了军,那么家里就得少多少钱。
如果不随军,那么沈雅在村小学有工资,这工资就是唐家人拿的。
唐建国有津贴,每个月都会寄过来钱,哪怕唐老太知道唐建国自己留下了不少钱,那也还是有几十块钱,那钱也都是唐老太捏着的。如果沈雅母女随了军,那么这钱也就没有了。
到时候唐建国能够寄过来多少,谁又知道?顶了天了,也就十几二十块,那些钱又怎么够?
何况,少得又不只是那点钱,加起来上百了,唐老太的心都在疼。
所以无论如何,她都不愿意沈雅去随军。
这也是她使劲地搅黄了随军这事的原因。
她先是去了一趟知青办,老太太就坐在那里,又是哭又是闹的,只说自己家离不了二媳妇儿。
家里有一大家子要养呢,让知青办那边,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开的证明收回去。
知青办是真的想无事高高挂起,但是证明已经开了,他们是无权收回的。
而且,人家武装部已经发了狠了,还一顶阻挠国防建设,破坏军民合作的大帽子扣了下来,知青办也扛不住。
就连革委会那边,都已经松了口了,他们知青办还能够再卡着不放?
当初能卡着,那是因为人家唐家老太太过来闹。
但这段时间,唐家没有过来闹过,知青办那边也不好再以这样的借口理由,来卡着人了,所以证明刚刚就开出去。
既然开了证明了,那么知青办自然不能再收回来了,这样的恶人,他们自然不愿意当的。
如果真的被武装部一顶这样破坏军民合作的帽子扣了下来,告到了市里甚至省里,他们也是会吃不完兜着走的。
没这个必要。
被知青办那边的工作人员,沉着脸赶了出去。
唐老太完全就懵了。
她也没有想到,现在竟然连哭闹都不好使了?
以前不是挺好使的吗?
她却不知道,有些事过犹不及。
还有时机不对,过了就是过了。
她因为闪了腰,无法动弹,已经好几天没能出门了,这就失去了绝佳的机会了。
随军这事,证明一旦打下来了,那谁都阻止不了了。
除非从根上拦截,将沈雅母女拦在家里,不让人去随军。
想从政府那边入手,已经不可能了。
人家罢不得把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呢,又怎么可能还会任由唐老太在那里闹。
如果说以前唐老太闹,是打着婆媳关系,让人家不想掺和。
如今证明都已经打下来了,那就不是婆媳关系那么简单了,那是普通百姓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利害关系了。人家会任由你一个平头老百姓坏了政府的名声?
没有当场把你抓了,都是轻的了。
唐老太一贯的耍狠,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她也是个聪明的,自然不可能真的就要死要活。
她可是惜命的很,如果哭闹有用,她自然不会舍得那点儿眼泪,还有那所谓的名声。
一旦哭闹没用,还可能给自己带来危害的时候,她一股脑地爬了起来,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唐老太又气又恼,直接就去了学校,打上门来。
这个点,正是上课的时间。
唐老太不管不顾,就打杀上来,抓住沈雅的头发,就将她往门外拖。
沈雅的头发被揪住,一时之间身上的力气被卸了,想要反手去抓唐老太,却使不上劲。
唐老太不但抓了她的头发,嘴里还不干不净,骂得可难听了。
什么“下三烂”什么“狐狸精”,又什么“贱货,不得好死”,总之怎么难听,怎么骂!
学生也被唐老太的狠劲吓坏了。
他们年纪小,又怎么见过这样的阵式?
有几个机灵的,跑出去叫人了。
学校里,因为比较偏,这边还没什么人。
除了学生,也就是李老师了。
但是自从那天沈雅拒绝了李老师之后,她就恨上了沈雅,这会不但没帮忙,还乐得看乐子。
恨不得剥上几颗瓜子,一副吃瓜的模样。
希宝冲了上去,想要去抓唐老太的手:“你滚开!不许打我妈妈!”
却被唐老太一把推开:“你这倒霉鬼,再敢上前,我连你也一块打!”
“你这么个东西,还想随军?你是不是还想分家?反了你了!”
唐老太早就忘了,当初唐老头跟她说的那些话。
让她哄着点沈雅,不要把人彻底惹怒了,将来会让老二彻底恨上他们。
她只记得,自己在县里里丢了大脸了。
被知青办轰了出来,人家还威胁她,如果再闹,就抓进牢里去。
唐老太不敢在知青办闹,她还不敢打这个小妖精?
想到老头子说的,如果再不哄着沈雅,儿子会恨她。她就更加的气不打一处来。
她自己的儿子,十月怀孕生下来的儿子,竟然被这个狐狸精挑拨,她还要看这个狐狸精的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