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泊远斋里有先生管着,他们不是大儒,便是名士,对于教导弟子最是擅长不过,不必忧心。”太后安慰着襄宁公主,在她看来,太子和贾攸贾敬兄弟都是她的孙儿,小孩子之间闹矛盾,无甚大不了的,大些便好了,因此并不在意孩子们之间的矛盾。
襄宁公主见状只能放下心来,因为她心里清楚,攸儿和敬儿入宫读书一事必然有着皇兄的许可,不然母后不会忽然提起此事。皇兄已经决定了,那么自己无法改变,只能尽量嘱咐好两个孩子,让他们尽量避着点太子,不要老是同他闹起来。
叨扰了太后良久,在太后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襄宁出了皇宫,坐在晃悠悠的马车里,襄宁还在想着两个孩子入宫读书一事,他们同太子之间是相看两生厌,好在皇兄是让他们入宫读书,未曾讲让他们给太子当伴读,这样也好,尽量减少矛盾。
回到府中的襄宁公主迎来了贾代化的亲切问询,得知太后是为两个孩子读书一事召襄宁公主入宫,贾代化放下的心再次提了起来。宫里泊远斋的先生最差都是进士出身,且为官多年,那一个个都是老狐狸,对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以及为官之道的教导,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教导孩子自是不差的。
只是贾代化有些担心儿子同诸位皇子一起读书,怕同哪一位走的太近了,会掺和到下一代的皇位之争中去。
自打先皇后去世,宫里继后杨氏位居中宫,膝下并无所出,其下刘贤妃所出的大皇子,文淑妃所出的三皇子,何德妃所出的四皇子,以及甄贵妃所出的六皇子日渐大了,加上先皇后所出行二的太子,这泊远斋日后怕是有的闹了。
想到这里,贾代化忧心忡忡的闭上了眼睛,但心里藏着事,迟迟睡不着,直至月上中天才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贾代化同宁国公给贾攸贾敬哥俩做了个紧急辅导,细细叮嘱他们在宫中要注意言行举止,不可肆意妄为。
之后的日子里贾攸贾敬两兄弟就过上了早起读书的生活,只是他们同太子的关系实在是一般,为了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隆兴帝指了隔壁荣国公府的贾赦做了太子的伴读,同他们一起读书识字。不止是贾赦,四王八公等许多老牌勋贵的孩子都成了太子伴读,背后牵扯的势力被牢牢锁在了太子身后。
荣国公夫人担心孙儿在宫中的情况,待贾赦回府自是嘘寒问暖一番,史氏则是开始嫉妒贾赦,哪怕她再无知,她也知道成为太子伴读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可恨贾赦大了几岁,便什么好处都是他的,也是从这一刻起,史氏心中浮起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念头,并为之奋斗终生。
自打贾赦成了太子的伴读,有着他在中间润滑着关系,太子同贾攸贾敬之间的关系总算是缓和了下来。
混熟了以后,成日里一帮小子结伴在宫内四处捣乱,偏偏这帮孩子身份尊贵,宫里的巨头门在后面撑腰,无人敢斥责他们。使的这帮小子愈发胡来了,人生苦短,快乐的日子一去不回头,当他们步入朝堂,身后的势力会推着他们走向对立面,终有一日他们会斗个你死我活,决出胜负,毕竟皇位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