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埃兰路球场对阵利兹前,孙恺凛接到了来自耐克的第一支广告拍摄任务,显然,耐克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辟中国市场了。他们给出的拍摄方案,不止是英国的足球,更涉及中国的足球,所以这只广告的拍摄会分别在中国和英国进行。
鲍勃开车送孙恺凛来到了孙恺凛小时候踢球的场地,他们在这里见到了将要扮演小孙恺凛的小演员。导演不知道从哪儿找来的混血亚裔小孩儿,长相和孙恺凛小时候确实有几分相似。
“Sun!我终于见到你了!我是你的超级粉丝!”那小孩儿眉飞色舞地说道,“你能给我签个名吗?——太好了!就签在这里!”
孙恺凛用鲍勃递过来的笔在小孩用手拽着的球衣上签了名,温和地问他的名字。
“我叫,我叫雨果!”得到偶像签名的雨果幸福得快要晕过去了,“我长大以后也要像你一样!”
孙恺凛总是很维护小孩子的梦想,就像菲奥娜和孙继洋维护他儿时的梦想一样。
“你肯定可以的,说不定你还比我厉害呢!”
“真、真的吗!”雨果紧紧攥着带有签名的球衣,突然有些失落,“他们都说我太瘦了。”
“当然是真的,况且小时候瘦不代表什么,我小时候比你还瘦呢!”孙恺凛朝他眨眨眼睛,“不过,我们该去找导演了,我可不想第一天就给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
摄制组在球场边临时搭建起了一个棚子,供他们和演员们商讨剧本和拍摄方案。
孙恺凛牵着雨果走进了棚子,一个灰白胡子灰白头发的男人坐在桌前,见到两人的到来,他愉悦地站起来给了两人一人一个拥抱。
“介绍一下,我是杜勒·朗宁克,本次拍摄的导演,”朗宁克很符合孙恺凛对艺术家的刻板印象,长风衣,戴眼镜,眼睛里透露出一种充满创意和艺术的光芒,“那么,我们一起谈谈拍摄吧?”
孙恺凛和雨果在朗宁克对面坐下,朗宁克贴心的从一旁的包里拿出一盒糖果递给雨果,成功收获了雨果崇拜的眼神。
“这是整个拍摄的大纲,你们可以先看看,很简短。”朗宁克用手将桌上的两份文件推给对面,趁着孙恺凛和雨果查看的功夫舒服地靠在椅背上喝茶。
孙恺凛仔细阅读手中的文件,朗宁克想要在一开始做两个分镜,一个拍摄小时候的孙恺凛在英国的街区球场上踢球,一个拍摄一位中国孩子李华在中国的学校球场踢球。
区别在于,英国的球场随处可见且设施完善,基本上都是天然草地,对孩子们的身体是很大的保护,而在中国,足球场几乎只在校园里出现,被一圈圈的跑道围着,种着人工草,中国孩子们在这种草地上踢球,一旦摔跤就是破皮流血,且对膝盖的缓冲也不够。
场地的差别已经如此之大,中国孩子们面对的困境却不止这些。学校在操场上设立“禁止踢球”的警示牌,周末被补习班占用,家长对孩子“不务正业”的讨伐,都是阻挠李华和小伙伴们踢球的障碍。
在孙恺凛成功进入曼城青训并一路攀升时,李华也成功加入当地青训。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训练设施的陈旧、训练方式的落伍、比赛机会的缺乏,李华艰难地坚持着自己的足球梦想。
但尽管不像孙恺凛那样一帆风顺,李华也一路磕磕绊绊地进入了成年队。而此时的孙恺凛已经在曼城一线队站稳脚跟了。
他们即将在友谊赛的赛场上碰面。
孙恺凛虽然没在中国生活过,但他不止一次听到孙继海在电话里向孙继洋抱怨中国足球的环境,大连已经是中国足球氛围最好的那一挂了,仍是不能杜绝种种奇葩现象发生。
“朗宁克先生,您对中国的了解令我惊讶,和您这样敬业的导演一起合作是我的荣幸。”孙恺凛放下文件,真诚地说道。
“我去过中国,那里的足球很‘纯粹’,我是指,在那样的环境下坚持踢球是很不容易的,希望这支广告能给他们带去更多的信念。并且,李华这个名字也是为了引起一些共鸣,我曾听那里的学生们多次提起这个名字。”朗宁克善意的笑了笑。*
这个拍摄团队有着丰富的体育广告拍摄经验,孙恺凛虽然是零经验的菜鸟,但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很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部分。他本来以为雨果会很紧张,没想到这小子比他还要如鱼得水。
“嘿嘿,因为我拍过很多广告啦!”雨果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他因为父亲是娱乐圈内部人士,并且外形条件很好,早早就开始拍摄一些广告,“如果我以后真的没球可踢,我就要去当大明星啦!”
孙恺凛没想到这个容易害羞的小孩还有这种背景,他意识到雨果不仅仅是一个热爱足球的孩子,还有着自己的梦想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