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铁路上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浩渺地划过南山镇的清晨。
路开晨被悠远的汽笛声唤醒,睁开了眼,窗子没有挂窗帘,青色的晨光映入眼帘,驱散了睡意。
他坐起身子,一边伸着懒腰一边打了个哈欠,然后扭头看了墙上的挂历,1990年9月1日,星期六,周围划着一个圈儿,旁边写着:开学报到!
今天,是他小升初的第一天,上午要去南山中学报到,兴奋的心情不由得跃上心尖。
路开晨心里念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起床!
然后一骨碌爬起来,站在窗前望着外面伸了个懒腰。窗外晨霭缥缈,东方已露出鱼肚白。
他又往窗下看,巷口的早点摊已经在起火做饭了,冒着一股股热腾腾的白汽,给青色浸染的巷子……其实他没在欣赏人间烟火,而是在想今早是吃馄饨呢?还是豆浆油条呢?
路开晨父母是双职工,中午时间紧来不及回家做饭,一般早上起来把午饭做出来,留给他中午放学回家自己吃。
至于尚未受到科学重视的早饭,就自己外面对付一下。
洗漱完开始穿戴,他看了看挂在壁橱门把手上的红领巾和门钥匙,以后不用每天早上戴红领巾了,于是只取下拴着长绳的钥匙挂在了脖子上。
照了照镜子,没了红领巾的遮挡,这钥匙咋这么显眼呢?
他背上绿布书包跑出门,书包里没有书,只有一只笔和一个本子。之所以书包是空的,是为了报到领课本,笔和本子则是为了抄课表。
(注:八十年代的城镇双职工家庭,因父母早出晚归,小学生都是自己上下学,于是将钥匙挂在脖子上,防止丢失,方便易用。)
清晨的阳光斜照大地,轻抚着渐入喧嚣的南山镇,美好的一天从早点摊儿开始。
路开晨要了一碗五毛钱的馄饨,那馄饨没馅儿,就是象征性的抹了点儿荤油,吃碗馄饨相当于喝了碗片儿汤。
汤毕,嘴里念叨了一句:“开路!”
随即大步向南山道走去。
以前上小学时,是穿过居民区巷子向北走,今天去南山中学报到,则是沿笔直的南山道西行。
南山道是南山镇所属的海云县外环路,因通往位于县东南的南山主峰而得名。
为了营造海云县形象,南山道修很宽阔。来往车辆也不多,半天才会经过一辆货车或拖拉机,但每次经过都很吵闹。
镇内道路已不再让走马车,一律绕外环,所以这里走得最多的是马车。
马车的声音不吵闹,马蹄子踏在柏油路面的“啪嗒啪嗒”声节奏沉稳,亲切又好听。
南山道自1980年完工以来,还在两侧的人行甬路边种植了槐树。
槐树站在路肩上,将青灰砖板铺成的甬道和主路分隔开来,形成一道绿色走廊。
经过十年树木,它们已壮大茂盛连成树荫。将近九月,一串串的槐花挂在茂盛的树叶间,散发着扑鼻的清香。
路开晨望着透过树叶缝隙落到方砖板上的斑驳阳光,有种如履光阴之路的神奇感觉。
不禁在心里对自己说:小学六年好漫长,终于盼到长大上中学了!
“嘿,开塞路!”一声带着公鸭嗓的大吼自路开晨身后传来,一下子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听声音就知道是白小堃那家伙。
路开晨回头往南山路上瞟了过去,只见白小堃骑着他的二六旧飞鸽,后托架上也夹着只空书包,正沿着路边弯着腰猛蹬着车子。
“你个屁小墩儿!”路开晨咧嘴笑道。
白小堃直起身放慢速度,把车贴近路边,然后右脚踏着马路牙,左脚嘎登嘎登来回踩着车蹬,骑在车上慢悠悠的和路开晨保持同速。
他看到路开晨脖子上挂着的门钥匙,甚是扎眼,讥笑道:“你咋还挂着钥匙?绳子都狗肉色儿了!还当自己小学生呢?”
说完得意一手扶把,一手弹了一下裤耳上挂着的亮锃锃的钢制钥匙扣,然后取下钥匙环套手指上转了两圈,说:“喏,有派儿不?”说完学着西部片儿里的枪手一样,“喯儿”的一下又把钥匙挂了回去。
(注:八十年代末,中央电视台引进了大量外国译制片,牛仔电影居多。)
“这玩意好,哪儿买的?”路开晨羡慕道。
“华侨商店!下学了跟我绕一圈,去那儿买一个呗!”
“没带钱。”
“我借你。”
之后两人热烈开聊变形金刚,自从上译版《变形金刚》风靡全国中小学生后,他们碰到一起就是聊不完的汽车人与霸天虎。
正说话间,有两个女生说说笑笑地从前面岔道转了出来,也去往南山中学。
因为距离较远,两人并没有注意到他们。
左边身形娇小的女生叫于小玲,是他们小学一班的同班同学,她是五年级时转学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