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苏家是如今顺朝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其现任家主苏青傅是当今圣上的帝师,他虽早已远离朝堂,却无人敢轻视半分。
苏青傅膝下有四个孩子,其中生在前头的三个女儿均已成年出嫁,最小的儿子苏云牧于今年刚满十八,并且考上了今年的新科状元,可谓青年才俊。
按理说,如此年轻的新科状元应该会引发上京城内百姓的热议,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人们在了解到苏云牧的身世背景,尤其是他的三位姐姐后,注意力纷纷转移到了这三位姐姐身上。
先说这苏家的大女儿苏云慧,她是当今圣上的慧贵妃,为圣上育有两位皇子,深受圣上宠爱,在后宫中她的地位仅次于沈家的那位皇后。
平日里这位贵妃娘娘宽厚大方,善待宫人,与皇后共同料理后宫诸事。
但在背地里,有传言称圣上遇到难解的朝政问题时,都会第一时间叫这位贵妃娘娘到御书房,借助她的智慧解决问题。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大概是由于这位贵妃娘娘去御书房的次数过于频繁了,而且她每次离开御书房后,圣上都会于第二天给出一些朝政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种情况过多发生之后,难免不会有人把这些事情关联起来,可传言终究是传言,事实真相到底是如何,恐怕只有圣上和贵妃娘娘知道了。
再说这苏家二女儿苏云月,她不同于其他待字闺中的女子,从小时候开始她就是一个假小子般的人物,喜欢和一群男孩子打闹。
要说普通打闹也就罢了,可偏偏和她打闹的男孩子没人是她的对手。到得最后,苏青傅实在拗不过这个女儿,他干脆一狠心找人去教苏云月武功。
这一教不得了,在上京城中苏云月再无敌手,但随之而来的,她的嫁人就成了问题,没人敢娶这么一位女子。
于是倍感无趣的她心一横,背着父亲苏青傅女扮男装参军去了。说来也巧,她参军后没多久,外邦蛮族进犯,在战场上她结识了被称为兵神的镇南将军——霍玄松。
不出意外的,这两人在战场上相识相知再到相爱,他们共同抵御外敌,守卫疆土,成就了一段人人为之羡慕称颂的佳话。
最后再说说这苏家的三女儿苏云心,她温柔婉约,蕙质兰心,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方面有着卓然的天赋。
在她尚在闺阁中时,每每写诗一首或者弹作一曲,都能在上京城中风靡一时。是以,如此才女,日后必定引得各路文人才子争相追捧。
果不其然,在苏云心刚成年的那一天,说媒的人都快踏平了苏家的门槛,可见此女的受欢迎程度。
最终,当今圣上的亲弟弟秦王脱颖而出,他与这位才女比诗词歌赋,比琴棋书画。两人在较量中互有胜负,认可了对方的才识,这在京城中又是一段佳话。
于是乎,有三个姐姐珠玉在前,倒显得苏云牧这个年轻的状元郎不值一提了。毕竟状元每隔几年就有一个,这三位姐姐的事迹则属实不多见。
有人说苏云牧是吃了晚出生的亏,也有人说他根本就是靠着三位姐姐才能考得状元郎的。不过这些都是很小一部分人的声音,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仍在那三位姐姐身上。
正因为这样,苏云牧这位新科状元被贬一事,并没有引起外人多大的注意。可外人归外人,苏云牧的三位姐姐还是很关心疼爱这个年幼弟弟的。
上京城皇宫,某座宫殿内檀香萦绕,层层轻纱帷幔随风而动,一名雍容华贵的女子正以手撑头,侧卧闭目养神。
女子的身侧站着一名穿浅粉色衣裙的宫女,那宫女手执一枚团扇,轻轻摇曳,为女子送去丝丝微风。
殿外一名宫女步履匆匆,她的脚步声打破了殿内的宁静祥和,她来到那名女子面前,着急道:“娘娘,大事不好了。”
手执团扇的宫女动作不停,低声斥责道:“慌张什么,小心扰了娘娘休息。”
殿外来的宫女立马欠身告罪,“娘娘恕罪,奴婢不是故意的。”
“无碍。”侧卧的女子睁眼,看向殿外来的宫女,“发生何事了?”
“回禀娘娘,苏云牧苏大人被陛下贬官离京,现在估计已经在路上了。”
女子微微睁大双眼,旋即又恢复正常,“有打听清楚本宫的弟弟为何被贬吗?”这名女子正是慧贵妃、苏家的长女,同时也是苏云牧的亲生长姐。
那名宫女解释道:“听说苏大人是为清江附近造反的难民求情,所以才惹得陛下不快的。”
“本宫知道了,你先退下吧。”苏云慧起身,挥退那名宫女。
扇风的宫女收起团扇,搀扶着苏云慧,“娘娘是要去找陛下,为苏大人求情吗?”
苏云慧:“不,本宫只是躺久了起身活动一下身体。”
“……”宫女忍不住发问:“苏大人不是娘娘的亲弟弟吗?娘娘一点都不担心吗?”
“不是不担心,而是本宫知道求陛下没用。”苏云慧笑着叹气道:“陛下不是不知道那些难民是无辜的,同样,他对本宫弟弟的才干学识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宫女缓缓道:“娘娘的意思是…”
苏云慧道出原委:“不过是为了平衡朝堂势力,避免一家独大,本宫的弟弟即使这次不被贬,也会有下次。”
宫女:“奴婢明白了。”
苏云慧行至书案旁,提起毛笔,很快书写完两封信,她把信封装好交给宫女,“若梅,你今天找人把这两封信分别交给本宫的两个妹妹。”
若梅双手接过信封,“遵命。”
“寄完信后,可能还要再委屈你帮本宫办一件事,不知你可否愿意?”苏云慧怜爱地捋了一下若梅的鬓发,询问道。
若梅恭敬道:“娘娘哪里的话,有事直接说就好,奴婢一定完成娘娘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