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嘉乐领到了两身新官袍,本朝七品官员穿浅绿色官袍,六品则是深绿色。还有一些手续没办完,就有刑部的小吏找过来了。
自我介绍过后,他语气急速地说道:“安大人,等您很久了,可算把您盼来了。快快,尚书大人正等着要见您呢!”
他嘴里的尚书大人自然指的是刑部尚书方鲁,是刑部的最高长官。如今安嘉乐升为刑部主事,自然不敢怠慢,赶紧应下,火速办理完最后一点事宜,又找了个地方换上新官袍,便跟着小吏脚步匆匆去往刑部。
方鲁今年六十多岁了,满头花白的头发。许是为案件焦心,眉心紧紧地皱着。
安嘉乐一进来就赶紧行礼,态度恭敬,方鲁亲手将他扶起,寒暄了几句便进入正题。
“最近京城出了几件大案,刑部却束手无策,民间议论纷纷,影响很不好。皇上又催促着,责令刑部限期破案,如今期限快到了,实在是没有办法,我便想起了你。之前南平县递上来的几起命案卷宗,我都仔细看过,你表现得非常好,破案神速。”
就算没有皇上的催促,人命案也有破案期限,一旦超过时间仍未破案,就是当地官员身上的一大污点,至少破案无能的帽子是摘不掉了,更有甚者会因此丢掉乌纱帽。
如今皇上也盯着这个案子,难怪刑部上上下下都急成了这样。
“接下来就看你的了,你一定要全力以付,大胆去办,需要谁配合只管说一声。望你尽心尽力,不要辜负皇上的期望。”方鲁拍拍安嘉乐的肩膀,鼓励道。
安嘉乐恭敬领命,就有小吏进来带他出去,安嘉乐表示想先看看卷宗,于是小吏便带着他去了。
到了地方一看,发现卷宗足足装了几个大箱子。这么多,想要全部看完,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刑部另一名主事,名叫马光远的,主动陪在安嘉乐身边,以防他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给出意见与指导。
方鲁为求尽快破案,已经放权给安嘉乐,命令刑部上下都要配合他。其他人或许也有那么几个不愿看到安嘉乐大出风头,可期限将至,这已经不是出风头的事了,而是再不破案就有可能会掉人头。其他人自然也没有异议,上下一心,只求快点破案。
安嘉乐看着眼前的几个大箱子,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
马光远今年四十多岁,一直在刑部做事。他不是新手,对查案也有一些心得。可京城最近发生的几件案子,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虽然安嘉乐非常年轻,刚刚二十岁,甚至还没他的儿子大,但他愿意相信对方,并且衷心盼望对方能给案件带来新的想法,尽快破案,好让刑部上下的官员免去皇上的责罚。
“安大人,你想先看哪个?”马光远出声问,态度很温和。
官职正五品的刑部员外郎王翼也凑了过来,一点上官的架子都没有,热情又亲切地说:“你刚来,可能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只管问。要不,还是先给你讲讲案情?”
安嘉乐谢过,王翼便开始讲了,他语速轻快又条理清晰,花了约摸一炷香的功夫讲完了刘家的灭门案。
听完,安嘉乐发现案情跟小厮打听来的差别不大,只不过多了一些细节。
虽然听人讲了一遍,但还是需要再看看卷宗,安嘉乐决定从先后顺序开始,让小吏帮忙找出刘家灭门案的卷宗,然后认真看起来。
王翼见他看卷宗了,便走开去忙别的事情。马光远没走,而拿起几份口供,边看边琢磨,眉头皱得紧紧的。
小吏上了茶,轻手轻脚站在一旁,不敢出声打扰。
安嘉乐看着手里的卷宗。刘家一共有四口人,分别是男主人刘康,其妻张氏,女儿刘元娘,今年十六岁,儿子刘宏望,今年十岁。卷宗上甚至连刘家那条看家护院的狗都有名字,名叫大黄。
刘家位于城郊,家境还算殷实,有田地一百多亩,全是上等田和中等田,因此每年的收成还不错。遇上农忙季,便会请些短工来帮忙做农活。据这些短工们所说,刘家待人大方,工钱给的足足的,还每天包两餐,有荤有素,管饱。
刘元娘虽还未出嫁,但已经订亲了,未婚夫名叫吴天贵,是隔壁吴家村的人,两家的家境相当,算是门当户对。
据周围邻居所说,刘家人素来谦和,从不嚣张跋扈,也不惹事,没听说有什么仇家。要说矛盾,最近也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刘吴两家正在为了刘元娘的嫁妆一事在来回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