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嘉乐把他们请进厅里坐下,又叫小厮上茶,摆早饭。
杜良吉父子俩在家吃过了早饭才来的,正在连声拒绝,起身晚了一步的安永兴过来了,道:“吃过了也再吃一些,正好我们还没吃,一起。”
很快下人摆好了早饭,杜良吉父子俩只好陪着又用了一些。
饭毕,工匠们来了,安永兴并不急着要他们立刻动手,而是叫下人安排了些吃的,让他们吃得饱饱的,然后再开始干活。
本朝对商人的穿着及出行没有硬性规定,但对住宅的划分却很仔细。普通人家的大门仅有七寸高,而且不可以有门楣。
门楣就是正门门框上端的横梁,有支撑门户的作用,还可以挂门匾,非常醒目。
在安嘉乐中秀才之前,即便安永兴有大把银子,安家的大门上也不可以有门楣。如今不一样了,改换门庭就在此时!
安永兴非常激动,先放了几串鞭炮,然后叫吃饱了的工人们一齐动手,该拆的拆,该砸的砸。杜良吉父子俩在一旁帮忙看着,忙碌了一整日,总算弄好了。
安永兴看着簇新的实木大门,不仅比旁人家高三寸,上方还有雕刻着祥云纹的门楣,上面又挂着“安宅”两个大字。
安永兴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惜根本控制不住。他转过身,偷偷擦了擦眼睛。
一旁的安嘉乐见状,扯了扯他的衣袖,笑嘻嘻道:“爹,你高兴得哭啦?”
安永兴本以为自己做得隐敝,没想到却被儿子瞧见了,忍不住笑骂道:“臭小子,敢笑话你爹!”
“好,真好啊!这才叫光耀门楣,光宗耀祖!”杜良吉父子俩欣赏着安家的新大门,连声称赞。
工匠们做完活,该付工钱了。管家拿着提前准备好的银子走过来,正要递给工头,安永兴道:“再多给一份。”
管家赶紧添上一倍的工钱,安永兴接过钱袋子,亲手递给工头,笑道:“辛苦你们了,多的银子算我请你们喝酒的。”
“多谢安老爷!”工头接过来,整个人高兴得心花怒放。干一份活儿,却得了两份银子,谁能不高兴?
“安老爷真是好心肠,和善又豪爽,怪不得家里能出个三元公呢!我们弟兄几个能够给三元公家干活,都觉得无比荣耀。安老爷,等将来修举人进士牌坊的时候,也一定要叫我们啊!”
“借你吉言,一定一定。”安永兴爱听这话,哈哈大笑。
工匠们拿着银子走了,杜良吉父子俩被留下来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饭,然后才放他们回家去。临走前,安永兴特意叮嘱:“大哥,过两日我家摆酒请客,你们记得来。”
杜良吉:“肯定来!这还用得着说?”
次日,安永兴起身后,洗漱完毕,就想拉着儿子去大门口放鞭炮。可安嘉乐一直在读书,据说这是晨读,他不好打扰,只能耐着性子等着。
到了快要吃早饭的时辰,安嘉乐终于放下了手里的书本。安永兴迫不及待,进屋拉着他就走:“快,我们去大门口放鞭炮。”
安嘉乐:“爹,昨晚不是已经放过了?怎么又要放?”
“你小孩子家不懂,像这样的大喜事,只放一次怎么够。家里又不是买不起,至少要响够一个月。”
安嘉乐倒吸一口凉气。
他要是邻居们,烦都要烦死了。万一有个爱睡懒觉的,那还不气得想打人?
安嘉乐直言道:“爹,这是扰民啊,左邻右舍会抱怨的。”
“哈哈哈。”安永兴叉腰大笑,“如今你中了秀才,又是本县第一个小三元,不知道多少人想来攀交情呢。这几天你没怎么出门,只关在屋子里用功,你是不知道,很多人特意从我们家门口路过,尤其家里有学生的,来来回回走十几趟,据说这样就能沾沾你的喜气和文气。”
“我们家放鞭炮,邻居们肯定爱听。三元公家里放的鞭炮,能和普通的一样吗?只怕他们还嫌我们放得少了呢!”
来到大门外,小厮已经将鞭炮挂到了新大门上面,安永兴仔细看了看,心里美滋滋的,然后吩咐点火。
劈里啪啦一阵乱响,细碎的红纸满天飞,一股浓浓的硫磺味弥漫开来。
听见这动静,邻居们纷纷走出来看热闹,个个脸上都带着笑,嘴里全是恭维的话。
有两户人家有小孩子正在读书,此时还没到去学堂的时辰,他们被家里的大人推出来,鼓励道:“多看看,多闻闻,这可是三元公家放的喜炮,对你有好处。”
“你要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也像三元公这样,改换门庭,光宗耀祖。”
安嘉乐仔细观察,发现邻居们都精神饱满,衣服和头发整整齐齐,显然是早就起床了的。
想想也是,这时候的人们基本都是早睡早起。没有吵到别人睡觉,安嘉乐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