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师侄前来找救援的时候,一心都是战损的道长笑容不变,很温和的应下了要求,分心出去找人。
去的时候道长还是一个人,回来就把几个人送回了已经清理出来的安全区疗伤。
一回到安全区,他就被两个终于松懈下来,心神恍惚的小姑娘抱着哭的稀里哗啦。
在道长很有风度的充当人形镇定剂的时候,陆老爷子终于回来了。
终于等到人的顾道长带着和煦的微笑,相当利索的把人往人家爷爷怀里一放,趁着他们忙着善后没空注意他之后,果断回去自家师叔身边收尾。
一边走去收着尾的路上,一边在想着事情。
怎么陆玲珑和枳瑾花就抱着他哭了,他寻思着那两孩子心性坚强,是个只在信任的亲人面前才会撒娇的性子才是,在危急关头救人的是他师侄,怎么看都不应该是对着自己一个陌生人哭的样子。
百思不得其解的顾道长开始复盘自己的所作所为。
一开始,顾秋其实是没打算自己去救人的,因为他当时忙着钓鱼。
他为了钓到那一条大鱼,连自己都支出去了,还义正言辞的给了一个所有人都不会怀疑的理由。
为自家师父护法。
当时,事实上也确实说到做到的顾道长是真的站在一门之隔的地方给两个人护法。
在今晚看到张楚岚的第一眼就知道这次的天师度是成不了的顾秋歪着头,看着金光第三次消弭后,一脸平静的听着自家师父和小师侄的动静,忍不住开始神游天外。
天师度是个什么东西,顾秋心知肚明。
天师,既是一种荣耀和认可,也是一种责任和禁制。
只有接受天师度,才能成为天师继承人,这是规定。
所谓有得必有失,有些东西看着是好事,但冥冥之中也遵循着等价交换的规律。
他的代价,就是知道了真相,但不能为此再做什么事情。
张楚岚是个聪明人,能猜出来他是一点都不奇怪。
因此,他对于眼前的一幕早有预料。
但有句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万一他真的被忽悠成功了怎么办。
其他的天师传了度会不会死顾秋不知道,但在他面前传度,老天师一定死不了。
他有把握皆大欢喜的前提是,他在现场。
所以,顾秋在搞定了后勤之后,就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家师父身边,打算在一边为他给张楚岚传下天师度的时候护法。
至于为什么明知道他师父的愿望注定会落空,他也要来护法,这一方面以防万一,另一方面,这不是要给某些人创造环境嘛。
胡思乱想的道长一心二用,一边充当着背景布,一边胡思乱想。
大事解决了,师叔那里有他特意留下的后手,绝对不会有问题,他师父气的不轻,估摸着会亲自下场出出气,那他还是不要抢人头了。
是的,顾秋压根就没有指望过留在自家师叔身边的几个小辈能把人保护好,一早就留了人在暗地里看着。
他好不容易布好了局,总得保证有那个拉住大鱼的力气不是。
被自己师父动手的声音唤回神思的顾秋跟着从那个破洞跳了下去,刚刚站稳,就被老天师临走之前嘱咐了几句千万不要忘记底线,一来一回的对话异常流畅,熟练的让人心疼。
无奈叹气的顾秋顺着感知看到了最麻烦的那处。
最麻烦的那里,全性四张狂都在,有小十一和陆老前辈。
按理来说他是不用去的,但顾秋看了一眼外面,然后掐了掐时间,觉得不太行。
这又是火烧又是拔树的,他还是去一遭吧。
一来一回,时间刚刚好。
于是,不再犹豫的道长在自家师父去清场后,紧跟着身形一动,没给留下来的四人反应时间,一眨眼的功夫就消失在他们眼前,下一刻,他就出现在了陆瑾老爷子那里。
“陆前辈,心魔这种东西,还是不要随便堕的好。”
白袍宽袖的道长笑眯眯的落在了以一对三的场地上,看着状态明显不是很好的陆老前辈,轻飘飘的一挥袖袍,干脆利落的分割了两个战场。
“小道士,你是谁,天师府何时还有你这号人物了。”
身穿军绿色打补丁的老爷子笑呵呵的问道。
但是熟悉他的人会发现,他的眼底有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惊诧忌惮。
这样举重若轻的手段,那种恣意为往的姿态,就连陆瑾,都不能做到。
其他两人对于这种轻易把他们分开的手段也神色凝重起来。
“我嘛,天师府第三十七代弟子,行七,道号清明。”
眉眼弯弯的道长依旧戴着兜帽,让人看不出什么表情,但从语气上,在场众人都能体会到那种淡然自如的笑意。
介绍完了自己,顾秋就自顾自的来到老爷子身边,开始动手帮老爷子平复他激荡不安的气,硬生生的把人从心魔的边缘拉了回来。
就是这种态度,让三人感到一种被人轻视的感觉,三人默默对视一眼,永觉和尚面上笑容可掬的开始运功。
“呀,这不是十二劳情阵吗,对我似乎没有用耶。”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被打断的道长很是苦恼的放出了自己的气息。
本来顾秋都打算好了,只是去看看陆老前辈和张灵玉那边的情况的,但现在,他觉得还是把人留下来得了。
于是,无形之中的气牢牢的锁定了他们,强烈的压迫感让他们冷汗直流,但心神受惊之下无暇他顾,只一心在回忆自己知道的资料,疯狂的对比着人物资料,想要找出他的破绽。
但显而易见,没有。
可恶,这人,到底是谁,为什么,为什么他们从来没有没有听过。
清明道长看着气息平复下来的老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抬手凝出了一根木头让人靠着,笑意吟吟的转头看着被他吓得神经紧绷的三人,袖袍之下,术法已经发动。
“几位,来了,就不要走的这么匆忙,有损我天师府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