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被太子厌弃的妾重生了 > 第28章 第 28 章

第28章 第 2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自然是不成的。”付掌柜笑道:“在下看过,绝对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故事。”

“我先下定金,”那奴仆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来,“给我留二十份,明日就来取。”

“好嘞。”

大晋上朝的时辰一向是卯时,鸡还未鸣,汴京的官员们就已经到宫中等候,准备上朝。

但今日不同,今日是《汴京朝闻》最新一期发售的日期,皇帝特意将上朝的时辰改到了辰时,这已经是第二次改时辰。

为的就是在上朝时,能拿到最新的《汴京朝闻》,与大臣们一同阅览,随即一起讨论的议题,《汴京朝闻》上有时下各种热点,这最新一期最让人值得关注的,便是~南方蓼城的一名叫林榆的司农写的春耕记。

文中写到了春耕需要做的各种准备,甚至还细写了要如何堆肥,等来年撒到田里提高稻谷的长势,也提到如何去将地里的虫卵杀一遍,这样来年不会长出虫来啃食稻谷。

“好,甚好!”皇帝龙心大悦,既赞赏柴恪这个《汴京朝闻》办得好,聚焦民生,又赞赏这位名叫林榆的司农干实事。

“杨尚书,”皇帝将目光放在了户部尚书身上,道:“关于来年春耕之事筹备得如何了?”

户部尚书杨大人出列,禀报道:“回皇上,户部关于农地一事,微臣特地让户部侍郎郑大人专项负责,为的便是不耽误了春耕之时,影响来年的收成。”

户部侍郎郑璟出列,从袖中拿出一沓纸来,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皇上,这是微臣关于来年春耕列的计划,请看。”

吴公公快步走上前,接过郑大人手里的纸张后,连忙呈给了皇帝,皇帝摊开来,一阵细看。

郑大人边说道:“这一年,微臣命人走访大晋各地,统计出了可耕种的良田共计七百零五万顷,其中各府各州的可耕种良田微臣也详细标注了。”

此话一出,瞬间引起一片寂静的惊诧,好一个郑璟,竟然来这么一出,胆敢私下测量大晋可耕种的良田。

他可知他究竟在做什么?!

这满朝文武谁没有百亩千顷的地,如此精准的测量各地的耕地,那来年必得交上同等量的税。

“为了筹备来年的春耕,微臣特地筛选了良好的稻种,按需分配给来年没有合适稻种的百姓,而且还向工部申请制造二十万把铁犁,向经济能力比较低的州府发放。”

“同时,微臣还督促了各州府颁布禁止在春耕之前屠宰牛、马的禁令……”

郑璟捡了上面一些重要的措施说,更细微的则让陛下自己看。

他说完,皇帝还看了好一会才放下手中的纸,并未交给一旁的吴公公,而是顺手塞到了自己的袖子里。

皇帝看向郑璟的目光充满了喜爱,测量大晋可用作耕地的面积,本是他计划中未能展开的,当初不过是私下会面时提到了,但碍于各地绅翔士族的阻碍,未能开展。

没想到郑璟给了他这样大的惊喜,悄摸摸地把事情办妥了。

瞧瞧这满堂文武百官憋屈的样子,皇帝萧权可真想放声大笑,不过他到底是忍住了。

“很好,郑大人不愧是朕看重之人。”皇帝目光在众大臣的身上扫巡而过,朗声道:“身在其位,谋其政,如郑大人这般干实事之人,应当为众臣之楷模。”

皇帝欣赏郑璟这种不拉帮结派,真正为大晋、为黎民百姓干实事的臣子。

“传朕圣旨,赏郑璟黄金百两,进贡蜀锦五匹……”

早朝散罢,有些大臣心中虽有火气,但碍于皇帝对郑璟的赞扬,也不敢当面甩脸子。

反而过去围着郑璟道贺,同时不忘贺喜户部尚书杨大人好福气,有这样一位得圣心且能干的女婿。

杨尚书谦虚地道:“哪里,哪里,不过是尽臣子的本份罢了。”但脸上的自豪和骄傲,怎么都遮掩不住,他的女婿自然是最出类拔萃的。

-

早膳,皇帝和皇后一块用了早膳后,宫人奉了消食的茶上来,两人一边用茶一边翻看今日新出的《汴京朝闻》,这似乎已成为早膳后的习惯行为。

“柴家这小子可以啊,弄出的这个《汴京朝闻》不仅有农耕方面的知识,还有各地风光游记。”皇帝往下看罢,禁不住夸赞道:“这一篇游记写的好,江南风景好,令朕想起年轻时与三五好友游历江南的情景。”

皇帝说着,脸上尽是怀念。

袁皇后低头看得认真,并未注意皇帝的话,直到皇帝喊了她两声“皇后”,这才反应过来。

“臣妾在看小薄新写的故事,这次的故事写的是一位探花郎背信弃义,抛弃糟糠之妻,迎娶大官千金的故事。”

“哦?”皇帝惊讶地往后翻,“前几期朕未见到他写的文章,还以为他不写了,不成想又开始写了。”

皇帝萧权快速地将故事浏览了一遍,随即轻声笑道:“看来这位小薄写的故事也不能免俗,写的都是些烂笔头的事。坊间的那些话本子,这样的故事还少了?”

对拥有全天下的皇帝而言,这样的事不值得入他的眼。

袁皇后看着皇帝,认真地道:“陛下,若这次的故事又是真的呢?”

皇帝翻动《汴京朝闻》的手顿住,目光中透出兴致,“如此,那还真有意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