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臣们哪里见过皇帝生这么大气,一个个抱头鼠窜。就是平时和聂政王交好的也未敢替他说句话。
大臣们本来以为聂政王这次是触到霉头了,有些本来就对他有些不满的,正兴致盎然想看戏。
不想洛言告乏,推了朝。
这洛衡不开口还好,这一提,朝中就掀起了劝谏皇帝遍选后宫的风气。
该说不说,洛言苦不堪言。
只是借着如今匈奴未平,各地灾祸频起,大梁尚民不聊生的理由,打发了这些人。
这夜,可怜巴巴的聂政王又被压在身下读着劝谏充盈后宫的折子。
朔康八年,匈奴愈发猖獗,几次越过界限,侵扰大梁城中百姓。
洛言正为此事忧心,为没有合适的人选出征烦扰。
朝中大臣纷纷谏言,聂政王最为合适。正直壮年,朝中权臣,又手握重兵。能文善武,年轻时曾征战北方,对匈奴生活习性、北方地形地势最为捻熟,在军中威望又极高。
条条都明文彰显着洛衡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洛言知道此次出征凶险万分,普通人去是九死一生,就是洛衡亲自去,也只能占个五分胜率。
且洛衡这些年一直在洛言身边呆着,洛言自是最舍不得的,又不能跟着同往,他还要坐镇大局,实在抽身不得。
这些年,洛衡一直同洛言同住。洛言收拾神色,又将折子藏了起来。
他知道以洛衡的性子,他定会出征,洛衡本就不适合当个文臣,相对于在朝堂上尔虞我诈,他更适合将抱负施展在大漠,在边疆,在战场。
洛言神飞九霄,没有瞧见洛衡早看见了折子。
不过就算没看见,他也会听见风声,也一定会去那里,洛言终究是拦不住。
朔康九年,聂政王被封为震北大将军出兵北上。皇帝亲自在城门口想送。
朔康十四年,震北将军得胜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