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霞不是在骗人,这门生意可以做。
秋禾收下荷包,答应下来此事后,继续忙着接待后头排上来的客人。
却不知怎么,夏霞还未离去,她站在一旁,偷偷一瞥不远处的承望,忽而压低些声音,问眼前还在“埋头苦干”的秋禾:“姐姐,您这驾马师傅是叫‘承望’?”
“嗯。”秋禾心不在焉地点头。
“那好,姐姐,明日见~祝生意兴隆!”
哈哈,好。秋禾忙起来真是快没命,她都有些不敢担着‘生意兴隆’四字了。
好在,忙了之后,还是赚钱的。
-
秋禾也不知自己这是怎么了,对夏霞总是多些耐心与信任。
回到秋略与夏霞双双“失联”的那几日。
秋禾与承望带着那一大把掺入了不少私铸钱的铜板,前往上交官府。
而好巧不巧,当差的正是“夏大人”,也就是夏霞的父亲。
夏大人办事效率高,总是忙起来连自己的身体都顾不上,一年歇不上几日。
不过上次休假正是“二伯母关也不是放也不是”那会儿,此事暂且另当别论。
秋禾将那一袋钱币上交时,夏大人神色严肃。
他先前就知道秋禾是个好姑娘,自然是信她的话,也仔细询问起这些钱币的由来。
秋禾如实交代,说是她的堂亲秋略“做工”得来。
夏大人好像也是知道秋略这人的,知晓他与先前在秋禾铺子前闹事的妇人是母子关系。
其品行或许不好评价……
事到如今,秋禾不能隐瞒不报,说出了夏霞在此事中处于的位置。
夏大人听后,却不太震惊,只是无奈地摇摇头。
看来……他也多少知道夏霞与秋略有来往。
当初二伯母闹事,夏大人就事论事,并没有对其子秋略生厌。
也因夏霞难得“交上朋友”,夏大人一心补偿女儿,从不阻拦她。
-
夏霞一家与余雨一家其实十分相似。
都是自幼没了娘,父亲又常常不在身边。
可两位姑娘又各自有完全不同的经历。
余雨身旁一直都有秋禾这个“青梅”兼“大姐大”与谢弥音这个“竹马”,喜怒哀乐有处说,三人也相互做伴,一起学会各种为人处世的道理。
夏霞却并非如此,幼时因为某些事大病一场,便很少同别人出去玩。不知是在一次次错过还是失落后,久而久之,身边就没有什么伙伴了,也闲时没处打发,她喜好上了吃,珍视每一顿饭,这让她的身体渐渐好转。
可也就这么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
碰上一个“用心”些的,她也就沦陷了。
这么算起来,也不算太糟,但夏大人仍走不出愧疚。
只能说,夏大人有心做好官,却难做个好父亲。
当年镇上仍有土匪残余,夏大人在清算他们的同时,为了保护女儿,将年幼女儿一连送去好些地方。
风调雨顺时,这连绵群山是遍地黄金。
可到了灾荒之年,这重峦叠嶂就成了天堑。
年幼的夏霞被困在荒山上,等救回来时,还是落下病根,自此再鲜少与同龄人玩耍,成了如今所有事的“因”。
“我曾想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夏霞要是真喜欢,也行。但这人……”
不仅是秋略接触到了私铸钱一事。
夏大人听了百姓们所说的,如今又知晓了秋略“疑似”为了不丢脸,通过夏霞请夏大人提前休假,想捞母,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孝举。
“……”他的女儿……当真是少些辨别人的本事。
“大人,民女挺喜欢夏霞这姑娘的,想拉她一把,您以为呢?”秋禾本就有此意,借着今日与夏大人说清楚。
“秋姑娘,若你真能救她,我感激不尽……”听秋禾主动提出能帮夏霞一把,夏大人很是激动,甚而可见他眸中泪光,“你看…我在她面前,真是什么本事也没有。还得你们去叫醒她……”
“此还请大人严查私铸币一事。”秋禾行礼道。
-
与夏大人搭上线后,算得上“兵分两路”,一方彻查整顿镇上不正违法之风,一方帮助夏霞自日后无尽苦难中脱身。
唯独令秋禾感到奇怪的是,自打她上交那些私铸钱后,镇上再没了秋略的影子,连夏霞都再寻不见他。
不过这也让夏霞欣喜啊,至少她不用在美食、新朋友与秋略之中为难了。
她把秋禾当做“新朋友”,也隐隐约约感觉这朋友不一样。
她接连包下几日的仙草蜜,免费发放给烈日下还在做工的人。
秋禾姐姐与那武功高强的“小二”承望在闲下来时,竟然都还十分耐心地陪着她!
他们都是好人。
他们都是同秋略一般好的人。
回想那日,夏霞“不小心”撒落了秋略的铜板,而后众人不欢而散,二人独处时,秋略没有再凶夏霞。相反,他流着泪与她道歉,恳请她等等他,等他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