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身,在巨树的对面山崖上有瀑布飞泻而下,水哗啦作响,倾泻到底下的水潭,而后向东流去。极目远眺,水越流越开阔,形成一条长河蜿蜒曲折,奔腾而去。水潭靠岸的地方停泊着一叶扁舟,它静静地停靠在哪里,时不时被水波一漾,泛起涟漪。
如果想要从石台去往水边需要先下到山洞入口延伸进来的地面,而后往下,下方像梯田一样层层叠叠的地形延伸。山洞口靠右手边的菜田往下行三个梯田,已经有一条被人走的多了,渐渐成型的小路。
巨树旁边的石壁又和对岸的瀑布石壁连成一片,呈三面环抱将这一方小小天地独立出来。巨树和瀑布呈弧形相连的这块石壁下长着翠绿的竹林。这段时间陈礿也在找寻竹林的踪影,可惜遍寻不到,如今总算知道段舛的竹子来自于哪里了。
这里真的是一个自成一派的小天地,有山、有水、有田地。有巨树、有瀑布、还有竹林。想要进入,只能通过隐蔽的洞口和水路,大型动物无法进入,小型动物也不足为惧,但凡从洞口闯入就会成为段舛的盘中餐。
陈礿环视四周,只能叹一句妙,实在是妙极了!
“这里真是末世桃花源呀!”她脱口而出。
段舛将两只山鸡抹上盐腌制好晒在石板上,而后在一旁静静地站着,看着她像初入森林的羔羊般四处熟悉新地盘。
他听到这句感叹有些不解:“什么是桃花源?这里没有桃花。”
“桃花源呀,不是说一定要有桃花,是存在于传说中的美丽、和谐、朴素的地方,人们生活在这里自给自足,远离尘世喧嚣,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段舛似懂非懂地赞同:“那这里确实算得上末世桃花源。”
桃花源的科普告一段落,他从左到右为陈礿介绍树洞,“第一个和第二个树洞目前用于储存东西,第三个树洞是我的住所,你自己在第一个和第二个树洞里选一个当住所。”
陈礿想了想,决定要第一个树洞,毕竟第二个树洞和第三个靠的挺近,万一在树洞里说点梦话都能被对方听的一清二楚,岂不是尴尬。
选好后两人走到树洞前,走近了才发现树洞口的门约有1.6米,陈礿刚好可以站着走进去,段舛就需要弯腰才能进去。
门是用几根比较粗的树木制作而成,四周打磨地非常到位,可以和木洞闭合的严严实实,一端用木条做轴,可以像现代的门一样开合。
靠门右侧的树洞壁上还开了一个脸盆口大小的窗户,同样也配备有木窗。打开门窗,树洞里光线照入,里面可以被看得清清楚楚。
她夸赞道:“这个门和窗做的好,严丝合缝,你真有耐心。”
“前年冬天下雪后不想去森林里,也没事干,我就花心思弄了一下,门窗的开合方法是我外公教的。今年冬天也无聊,你刚才上来的石梯坎就是今年冬天弄的。”
陈礿再次竖起大拇指表示佩服,设身处地想如果是她,她只会选择困在树洞里打瞌睡。
进去树洞一看,树洞内部黑漆漆的,像是火烧后的痕迹,树洞内部长宽高均约2米,里面放着许多物资:成堆的土豆“小山”,一摞摞干野菜,还有一些大树叶不知道包着什么东西,打开一看是各种野果干,有桑葚、覆盆子、野枇杷等。种类丰富,数量也不少。
陈礿盯了段舛一眼,嘿,看不出来这小子还喜欢囤东西呢!不过也完全能够理解,毕竟在原始的环境里,不多储存一些食物,冬季来临之时可能就会饿死人。
第二个山洞和第一个山洞里的物资同样丰富量足。想把第一个山洞腾出来住人,如何收捡这些食物就是一个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段舛告诉她:“想要住下来,那么你必须想好我的这些东西放在哪里,一定要放好,不能露天,那会导致发霉发芽。要不然你就只能和食物一起睡。”
因为没有收纳的东西,因此这些食物多是散乱地放在地上,树洞的底部空间被占尽,上部空间却没能利用起来,于是陈礿决定编几个竹制收纳筐,带上盖子可以重叠着放进树洞,尽可能地利用好所有的空间。
“简单,编几个竹制收纳筐就行啦!”陈礿自信开口。
编竹制收纳筐第一步——伐竹。
段舛从他住的树洞中拿出一把砍刀,再拿出一个塑料混钢制品——第一次见面就被陈礿交易掉的便携折叠小推车。他将小推车递给陈礿,自己拿着砍刀向前走带路。
两人先下石台,绕过堆柴的厨房,厨房的另一边也有一块土地,土地靠着石壁那一片的位置是巨树的地盘,根系攀附其上。靠着石壁向下走,下到第二个梯田的田坎边,至上而下到水潭这一大片都是竹林的生长地,它们在这里繁衍生长,已经有很大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