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她们皆换掉了象征着官眷的锦衣华服,卸掉了脂粉妆面,布衣荆钗仿佛平民姐妹,重新买了一块炙猪肉给李清照站在烧朱院门口吃。
“阿姊,我们要做什么呀?”孟彦卿越发奇怪,她俩都吃饱了,要是孟钱想要给李清照买肉吃,她们也不用换衣衫呀!
“搞个大新闻。”
孟钱给自己拍了个狮子吼大声开嘲讽:“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烧朱院炙猪肉呀?!我看也不怎么样嘛!”
一时间,没扣还在翘首以盼等着排队卖肉吃的群众纷纷侧目以对。
孟钱煞有介事得用力点头,还强调:“我做的比他们做得好!”
“小娘子,可别乱说话,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就是,你凭什么这么说?!”
一时间,议论纷纷,万众瞩目,手牵手的姐妹三人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这就是孟钱的计划!
她们不能大张旗鼓地帮女神找爹?
那就让女神的爹自己找上门。
烧朱院是大相国寺人流最密集的所在之一,女神那缺心眼的爹但凡要找女儿,肯定会经过这里!
她们都换了衣裳打扮洗去妆容,连李清照的小脸蛋上都被抹了锅底灰,一个个又黑又瘦的,活像乡下出来的野丫头,不熟悉的人根本不敢认,但是真正的亲人却一定不会认错人!
等李清照被她爹认出来。再悄悄核对身份把女孩送回去,大相国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知道差点走失的是谁家官眷。
但要做到这一点,孟钱就要够高调,够瞩目,还得在人前呆的时间够久!
只是这一时侧目,还远远不够。
“你胡说!”性急的小沙弥冲出来反驳,“你凭什么说你做的菜更好吃?”
“就凭这菜名为东坡肉!乃是大文豪苏东坡发明的!”
孟钱说完心里忽然一慌,苏东坡比李清照大还是小来着?这时候苏东坡出名了吗?没人反驳吧?
没有,也没人问苏东坡是谁。
那应该是已经出名了,孟钱松了一口气,赶紧顺台词:“东坡居士发明的菜,那可不比你们的劳什子炙猪肉好吃?”
小沙弥又道:“我烧朱院的炙猪肉已经流传数十年,便是大苏学士也是常客,凭什么说不如东坡肉?”
孟钱一探手,端的傲慢:“好不好吃还用证据吗?尝一尝不就知道了吗?”
“佛门清净地不打妄语,小娘子既然敢说这样的话,可敢前来一试?”
孟钱一捋袖子:“试试就试试!”
烧朱院明厨亮灶,炊具都是现成的,孟钱把俩妹妹放在灶台旁边,伴随着她的动手,烧朱院有个小娘子用东坡肉不自量力挑战炙猪肉的消息迅速在大相国寺传开了!
也传到了正在资圣门下查看古玩字画的一对中年兄弟耳中。
“东坡肉?”苏辙观察着哥哥的神色,笑道,“哥哥,这不是你在黄州做的菜色吗?怎么都在汴京传开来了?”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苏轼回想起自己这些年的起起落落,杭州的尽心竭力,黄州的无能为力皆在眼前,今年又遭朝中打压要被外放,弟弟气怒到连上四封劄子自请同被贬官。
眼看着又要出京,弟弟陪他翘了大朝会到大相国寺淘宝散心。
苏辙见他神情意动,顿时笑道:“这不正是说明百姓不曾忘记哥哥吗?走,我们也看看去。”
苏轼被苏辙半拉半拽,也就半推半就的从了。
取带皮猪五花两斤,铁锅烧热,肉皮朝锅底不断擦拭至焦黑,然后用刀刮去其上的黑毛和碳灰,清水浸泡洗净,焯水定型冷水断凉后切块一寸见方,用稻草挨个绑缚并且打上十字结。
做到这一步,围观的富裕东京市民顿时就看出来,这姑娘的确是有两把刷子的。
这年头平民百姓做菜,能囫囵一锅烧熟再放点盐也就罢了,像她这样会关注摆盘定型的,已然非寻常人家可支撑。
但苏轼兄弟茫然了。
苏辙:“哥,她蛐蛐你。”
苏轼:“这并非东坡肉啊!”
这一声响顿时让围观的群众们骚动了起来,能在此地的多半是汴京富裕人家,听过苏轼的大名来凑个热闹,但还真没见过正版的东坡肉。
孟钱正取来一口大砂锅,底下铺上小葱姜片,依旧认真地将猪肉码放其上,最后泼入两斤黄酒、豉油、酒酿、腌酱以及一干香料,关盖端上灶火,这才有空抬起头。
“你是何人,为何说这不是东坡肉?”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这才是真正的东坡肉。”苏轼自然不惧众目睽睽,排众而出,“在下眉州苏轼,苏东坡。”
哦豁,撞上正主了!
正主撞上李清照了!
坐在灶边吃的满脸油花的李清照抬起已经把锅灰糊的一块一块的小脸,震惊道:“师祖?!”
苏轼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才发现灶边还坐着个小豆丁,更加震惊:“清照?你怎么会在这儿?”
苏轼俩月前刚收了个徒弟,那徒弟有个如珠似宝的掌上明珠还是赫赫有名的神童。
正巧苏家兄弟也是打小的神童,徒弟没忍住带自家神童来秀了一圈。
虽然就见了几面,但架不住苏轼过目不忘。
孟钱比他俩加一起还震惊:“你是她的师祖?”
苏东坡是李清照的师祖?
原来不止人生的分水岭是羊水,才华的分水岭也是羊水吗?!
你们北宋文人的才华是通过脐带传播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