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弘善师父后,众人继续前往下游,不觉间来到庐山五老峰下。
五老峰景象令人惊叹,此处灵气浓郁,可吸收周遭天地元气,若能于此修炼,更易进入仙家圣境。
“我等得以来此,实为三生有幸。”玉静感慨道。
墨缘指向远山:“观山中有数间茅屋,屋前有荷塘莲藕,想必是山中隐士所居。”
众人朝一间茅屋行去,眼见屋外悬挂匾额。
“清净居!”墨缘轻声念道。
屋内陈设简陋,无桌椅床榻,灶台上摆放一对破碗和筷子。一本古籍引起众人兴趣。
“山水之间,得道修仙,吾心向道,清净如庐。”
书页泛黄,字篆飞舞,果真为修道者居所。
道家讲究凝神静气,澄澈心境,待修为精深,便可脱胎换骨,超脱俗世。
正交谈间,传来清澈琴音,宛如仙乐鸣响,令人心神宁静。
循声觅迹,见半山腰上有位白衣仙姑,正闭目拨弄琴弦。
她青丝如瀑,发髻上斜插着玉簪,一袭纱裙随风飘舞。
墨缘不禁陶醉道:“此曲仿若令人脱离尘世,飘然仙境。”
仙姑琴音暂歇:“此曲名为《天音筝》,灵感源于庐山山水,传达天地和谐之韵。”
渡济敏锐觉察,仙姑眉宇间泛出异样光芒,光芒虽弱,却引人起疑。
寻妖铃骤然响起,却见白光犹如道道剑气飞出,斩向山壁。
众人皆感震撼,难以置信琴音中竟能飞出剑来。
墨缘惊愕之际,心神悸动。忽然抬头望去,四周景色已变换模样。
仙姑微笑:“此为幻象,你无须紧张。此前见你听琴反应,证明心未被尘世所染。我等修道之人,最讲究心性纯净,与世无争。”
墨缘紧皱眉头,见仙姑背后是古旧建筑,细观之下,正是名声赫赫的白鹿书院。
墨缘身为读书人,自是知晓白鹿书院传闻:
传闻唐朝年间,有洛阳人李渤隐居庐山,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至南宋年间,大学问家朱熹于此讲学,后成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敢问仙姑大名?”
“我属何人无关紧要,今日需借你《录妖书》一览。”
言毕仙姑手尖轻指,那书籍便从墨缘胸中飘出,继而随仙姑化作清风,消失无形。
墨缘见仙姑遁形,心中着急,环顾四周,唯山风轻拂,草木沙沙作响。
“书,我的书!”他骤然觉醒,发现自己卧于巨石上,四周雾气弥漫。
此时众人上前安慰,疑是他心神虚弱所致。
墨缘口中低语,一摸胸口,录妖书果真不见,不由得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