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确实是,应该是文化生活那本吧?]
[不知道诶]
春秋,前436年(鲁悼公三十一年)。
卧病在床的曾参眼中含泪,他今年七十,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临终前能听到天幕透露出的儒家的美好未来已经死而无憾了,完全没有想到天幕居然提到了他说的话。
【大家都知道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吧?】
[这谁敢忘啊?]
[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
[封建糟粕]
汉,前121年(元狩二年)。
刚刚辞掉胶西王国相一职的董仲舒闻言叹了口气,又是青史留名的儒家代表,又是封建糟粕,在后世儒家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说是打压吧,又不见得,《大学》里的话被后世之人写在课本里,天幕中的小娘子和许多人都见过甚至会背,所以绝对不可能是被打压的状态。
董仲舒让妻子帮忙收拾行囊,自己躺在床上装病,相信不久陛下就要下旨召见了,他得抓紧时间装出大病初愈的样子。他们的陛下无愧于“武”的谥号,种种行为都让他无所适从,陛下很喜欢他的思想,他却不受重用,他们的武帝陛下只爱大汉和自己。
【儒家的三纲可不止这一个哦,在刚刚那句话之前,《大学》还有一句话,叫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相信大家都背过这句话。其中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简称三纲。】
[这三纲可比董仲舒那三纲好多了]
[对呀,这才配得上仁义礼智信五常嘛]
【界门纲目科属种,纲目是连着的,有了三纲自然还有八目,也就是刚才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前情提要到此为止,《大学衍义》和《大学衍义补》就是围绕着八目进行解释阐述的。】
【这个《大学衍义》吧,只阐述了前六目,对治国、平天下没有涉及。它是南宋成书,那时候的社会背景啊,啧啧,不涉及治国、平天下也很正常对不对?打不过金国,就在国内欺负女人,我是个俗人,我的看法带有偏见,请大家见谅。】
【邱濬可能是强迫症犯了吧,大学明明有八目,《大学衍义》只写六目,这怎么行?邱濬大手一挥,那我就来写一本《大学衍义补》吧!】
明,1494年(弘治七年)。
时任户部尚书的邱濬不小心扯断了胡子,天幕中的小女子说话怪怪的,这么说倒也没错,只是过于俏皮了些,他当初可不是这么想的,只是有些相似。
邱濬低下头掩住眼中的哀伤,《大学衍义补》是他的得意之作,成书于先帝二十三年。无论是先帝还是今上,他都曾经献书,然而都没有后文。他心中希冀皇上能因天幕提起且将《大学衍义补》阅上一阅,让他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报负。
【邱濬很牛的,当时的海南叫做琼州,可不像现在一样富庶,穷不拉几是流放之地。那时候交通不便,哪像我们现在天天想去海南旅游看海景吃椰子啊。就是这么个偏远的穷地方,山沟沟里飞出来个金凤凰,邱濬他考上了进士。】
[真的好牛]
[进士含金量比清北生还高,咱们也得比见一个研究生甚至博士]
[我去,这么一说我就懂了,老邱真牛!]
[老邱真牛!]
明,1494年(弘治七年)。
邱濬叹了口气,落叶归根,他已经老了,哪怕琼州再贫困也是他的老家,他想致仕回去了,但陛下不允,唉。
【这样一个牛人嫌弃前任写的书不好难道不是正常的吗?《大学衍义》刚才已经简单说过了,我们来看看邱濬写的《大学衍义补》】
【《大学衍义补》是邱濬广采经史子集诸书中的治平事迹编成的,全书一共120卷,分为12目,我没有搜到这本书一共多少字,但我搜到了书店的图,少的有五本,多的七八本,都是将近两指厚的大部头。】
[估计有几百万字了吧?]
[天呐,邱老头可真能写]
[太难写了,八爪鱼吧?]
南宋,1234年(端平元年)。
真德秀嘴角抽了抽,他真是糊涂了,跟几百年后的人有什么可比较的?他现在就动笔把治国平天下两目补完。
时间靠前的很多朝代的读书人都感到诧异,几百万字的书!纸还没有被广泛运用的朝代更甚,那么多字啊,用竹简刻的话,那需要用多少辆车才能装完?读上一本《大学衍义补》得好几个“学富五车”了。
【现在的小说动不动就百万鸿篇巨著,我们还嫌《大学衍义补》字数多,就更别提讲究微言大义的古代了,以前都是用文言文写书,字数能少就少,《大学》总共只有1500多个字。】
[???]
[怎会如此?]
[我一直以为有大几万字呢]
[我不一样,我就以为跟《史记》差不多。]
[《大学衍义补》和《史记》相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汉,前91年(征和二年)。
司马迁听到《史记》眼睛一亮,能被天幕提到的史书定然有其价值,恨不能借来一观。
他刚刚完成一部史书的写作,为其取名为《太史公记》,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谈不上百万鸿篇,也堪称得上是“巨著”了。不知道是否流传到后世,也不知后世如何评价它。
【《大学衍义补》这么多字,内容想不丰富也不行啊,它涉及了政治、经济、司法、军事各个方面,这本书表现出邱濬经世致用、矫正时弊的思想,明孝宗还夸过这本书好呢。不过也仅仅是夸一夸,说不定孝宗根本没把书看完呢。】
明,1494年(弘治七年)。
朱佑樘猝不及防知道了自己的谥号,心情莫名复杂,都顾不上东方辰调侃他根本没把《大学衍义补》看完的事了——他是真的没有看完,书很好,但就是不想看。
邱濬苦笑,他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了,先帝也是这样,他已经不再年轻,没有远大宏图斗志,只想赶紧致仕回琼州养老。他想在琼州开一家书院,让更多的家乡人走出来。
【另外这本书也有不足,受到当时政治环境影响,《大学衍义补》具有时代局限性,存在不敢揭露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议论偏颇等问题。】
明,1381年(洪武十四年)。
朱元璋刚才就因为心绪起伏太大晕了一次,要不是太医在,估计得再晕一次。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宦官专权?哪个不孝子孙不听祖宗的话!他那么大一个不准宦官干政的牌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