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
[只听过保甲法]
[保甲制度就是保甲法吧]
宋,1071年(熙宁四年)。
王安石看着天幕,这保甲法是变法中很紧要的一环,如果小辰姑娘能详细说说就好了。就算他的变法失败他也不后悔,他曾为大宋拼尽全力,这就够了。
【保甲法不能单纯地和保甲制度混为一谈哦,但确实很相似,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周礼·地官·遂人》有这样的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郑。五家为伍,伍为之长,什伍为里,里置有司。”经过管仲完善,商鞅发扬光大,保甲制度广泛应用于乡村。】
【为什么专门提到清朝的保甲制度呢?看看课本上是怎么下定义的?书上说保甲制度是清代采取的严密控制基层社会的政治制度,又说清政府通过这种办法对人民进行严厉的监视和控制。这就是清朝的保甲制度和前面朝代的不同,“严密”“控制”,这要往上扒拉扒拉,最为相似的应该是商鞅的连坐制了吧。嗯,明朝的厂卫制度也可以与之媲美。探究其原因,无非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担心统治不稳罢了。】
清,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
玄烨坐在上首,看着自己的几个儿子,面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天幕说的都是大实话,就是有些不好听。
他六下江南可不是为了游玩,盐政、文人、民心、治水……哪一个不是为了巩固皇位?玄烨拨弄着拇指上的扳指,他的儿子不少,但能担得起皇位和大清的只有先前的保成,可是现在……玄烨看了一眼胤礽,心中又气又恼,失望中带着一丝羞愧。
【对了,还有与保甲制相表里的里甲制,完全因袭明代,是专管赋役的基层组织。】
东方辰语气轻快,满含自豪与崇拜,【将地方监察制度连带中央梳理了一遍,我最大的感受是始皇牛掰!百代都行秦政法,可不是说说而已哦~】
[不愧是我祖龙!]
[政哥牛掰!]
[那个男人太赞了!]
[wuli政哥!]
[我为祖龙打call!]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嬴政心情复杂,他的大秦没了,但千年以后的人还记得大秦,还在使用大秦的制度法规,也许是一件好事吧。
嬴政忽然笑了一声,可是现在大秦还在,他还在,未来如何还不确定。
汉,前198年(高祖9年)。
刘邦难得地正襟危坐,他举起酒杯默默敬始皇。
“大丈夫当如是。”他一直不曾忘记在沛县的那一天。
汉,前129年(元光六年)。
刘彻轻哼一声,他也很厉害的好吗?后世怎么只夸嬴政不夸他呢?
记仇的刘彻还在膈应那个猪猪和发猪瘟,凭什么始皇帝就是那么好听的祖龙。
唐,636年(贞观十年)。
李世民揉了揉额头,后世竟如此尊崇始皇帝吗?明明始皇帝和隋炀帝都既骄且逸[1],后世似乎只看到始皇帝的优点。
不消一会儿,李世民笑着摇了摇头,他又何尝不是只看到始皇帝的缺点了呢。
百代都行秦政法,郡县制、皇帝制……始皇帝为他们留下了太多东西。
宋,970年(开宝三年)。
赵匡胤是个行动派,当即下了一道诏书将嬴政的陵墓待遇[2]从三等提到了一等,顺便把刘彻的也提到了提。
祖龙、猪猪[3]、二凤,这三位都是后世喜爱的帝王,民间风向必然受到天幕的影响发生变化,那么朝廷对他们的待遇相应也要改变。
赵匡胤不由苦笑,秦皇汉武唐宗,他们哪一个不是武德充沛,他们大宋倒是文人多,天幕却评价“文人坏事”“又怂又宋”“三冗两积”,之后该怎么做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