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
明,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
冯梦龙前不久刚和天许斋谈好了《古今小说》四十卷刊刻发行的生意,又来了新灵感。
穿越,冯梦龙咀嚼着这一个词,天幕的意思是跨过时空到秦朝吗?也许他可以写一本类似题材的。
【所以就不说御史啦,讲一点点和秦郡守有关的题外话。】
【首先带大家复习一个历史小常识。百姓一词在战国末年才开始指代平民,但此平民非彼平民,他们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财产的人,被称为国人,与之相对的野人和奴隶都不被包含在内。那个时候姓氏依旧是贵族的专属,直到汉朝中后期,逐渐兴起的儒家鼓励平民模仿贵族使用姓氏并建立宗族,人民才普遍有了姓氏。】
[野人还有这种意思?]
[嘶!那时候居然还有奴隶?]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前面是奴隶制社会!]
[奴隶一直没有消失吧?见缝插针复辟一番]
周朝的士卿贵族们叹息:“礼崩乐乱!礼崩乐乱!”
秦汉以前的黔首、庶民、野人、奴隶麻木的眼睛中划过光亮,他们以后竟和贵族一样有姓氏了吗?
秦汉以后的百姓们啧啧称奇,原来以前的人连姓都没有吗?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上来了。他们也许是张三李四王五刘七,也许是赵牛孙羊朱狗蛋,但他们有姓氏有宗族。
东方辰觉得自己已经给足提示啦,嘻嘻一笑,【大家猜到我想说谁了吗?】
[猜不出来,再给点提示]
[指向性还挺明显的]
[内史腾吗?]
【是的,就是他,有宝贝猜到了哦。内史腾是没有姓氏的群体中的一员,这位叫“腾”的太守在穿秦小说中经常露面,小辰就是通过小说认识他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以为他姓内史来着。】
[同上]
[+1]
[+10086]
[难道不是吗?]
唐朝中期,坊内左邻右舍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讨论天幕内容。
“天幕上那奇怪的字符是什么?”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那你还记得在哪儿见过不?”
“我想想哈,好像是在天竺的僧人那里见过。”
“走走走,咱们一起去问问。”
“一起吧,天幕都用了,八成是个好东西。”
东方辰不知道在某个平行时空当中阿拉伯数字会因为在弹幕中出现被华夏语言体系提前接受,并且恢复了其原有的名字——天竺数字。
【内史腾没有姓氏,但秦国唯才是举,他曾经担任过南阳太守和南郡太守,政绩斐然,内史腾被任命为内史是在秦国统一天下后不久。我们称呼他为内史腾就是因为他在内时任上干到老死。】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咸阳。
喜笑着恭贺上官,“内史,天幕真的在说你。”
刚被擢为内史的腾将处理好的政务放下:“吾竟青史留名耶?”
【是不是感觉他是个文官?事实上不是这样哦,内史腾是战国后期秦国将领~韩国是他打下来的,韩王安也是他擒获的。】
喜忍俊不禁:“天幕为何把文武分得如此之清,我大秦因军功封爵,内史可称名将乎!”
腾微微叹息:“只怕后世文武官员泾渭分明。”
[咦?他不是韩国人吗?]
[怎么可能,人家是铁血秦汉子]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韩国是他灭的?我一直觉得是王翦来着]
[难道不是蒙恬吗?]
喜瞪大了眼睛:“这后世之人怎如此见识浅薄?”
腾摇摇头:“只怕不是见识浅薄而是懂得太多,吾的一生对于他们只是史书中小小的几句话。”
外面忽有大笑声传来,几个同僚但大踏步进来,其中一人拍着腾的肩膀:“腾,你怕是要更进一步了,被大王,不,陛下看中后要气的老伙计啊!”
【大家记不记得那个名叫喜的小吏?】
[当然记得]
[记得]
[云梦泽秦简!]
同僚看看喜又看看腾,惊讶地“嚯”了一声,表达了关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类似内容的感想。
腾为下属高兴,喜却愣在了原地,他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下一瞬预感成真。
【对啦,就是他。有学者推测,喜应当是内史腾的属吏。内史腾担任南郡太守时,发布了严明法律和申明为吏之道两篇文告,这两文随着喜下葬,在地底沉睡了两千多年。】
[这种发现很令人感动]
[哇哦,狂热的粉丝!他对他的教诲至死不渝]
[恶心心,要不要这么夸张啊]
[秦朝的实物史料太少了,再发现几个墓就好了]
喜瞠目结舌,虚指天幕,手颤抖个不停,先前说大秦之后那个朝代的皇帝的墓被盗时他还笑话了很久,风水轮流转,他的墓也遭了殃。
腾目含笑意:“恭喜!你也青史留名了。”
喜苦着脸:“臣属不大想要这种青史留名。”
先前看热闹的同僚也闭紧了嘴,他们也不大想要这种青史留名呢,请让他们的墓穴安生地待在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