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历史直播]] > 第14章 第 14 章

第14章 第 1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隆基亲自扶起请罪的太子,温言道:“为国为民,你做得很好。”他端详着两鬓斑白的太子,才三十多岁,就白发丛生。这里面,大概都是自己的功劳。在那种情况下,能引导哗变的人只有三个,太子,禁军首领陈玄礼还有高力士。但后两个人能得到什么呢?

陈玄礼有从龙之功,高力士一个宦官,权利来自于皇帝。可没有老皇帝的心腹去服侍新君的。所以,极有可能就是太子说动了陈玄礼,最后导致了马嵬驿之变。至于贵妃,或许是无妄之灾。不过太子心眼确实不大,之前监国没有监成,很难不怀疑他没有怀恨在心,顺势缢杀一个妃子,太容易了。

【李泌建议李亨,先攻克叛军的老巢范阳,彻底清缴叛军,随后克复两京易如反掌。但李亨急切地想先收复长安。当时的兵力克复长安正好足够,但收取了长安后就无力再去攻打范阳了。而叛军老巢没有得到清缴,很快恢复元气后卷土重来!最后,河北藩镇尾大不掉,他们表面上投降,李亨不得己只能将这些掌握安禄山残余势力的人继续封为节度使,占据河北。】

【从此,一个安禄山死了,取而代之的是河北出现了三个‘安禄山’,最后大唐境内数不清的‘安禄山’】

【李亨的想法没有错,他登基理由来自于平定叛乱,收复两京。他必须快速收取长安和洛阳,让天下人和李隆基看到自己的决心实力,从而李隆基迫于压力必须承认李亨的合法性,天下人也会支持拥护这位中兴之君。】

【说到底,李亨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君主,与他的父亲差距太远。李隆基老年虽然昏招频出,但他的政治手段绝对是高明的,通过三方制衡,牢牢巩固了自己的权势,高高在上看着宰相、太子、边将斗来斗去。虽然李隆基好大喜功,冷漠无情,但从本质上来说,他的政治手腕相当高明,政治眼界比李亨不知道高多少。他对太子的打压和磨炼直接造就了一辈子生活在父亲阴影之下的小心过度的平庸君王。】

【李亨回鹘联盟,凭借回鹘强大的骑兵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在两京光复之日,也是两京百姓遭难之时。】

【李亨答应了回鹘军队,一旦攻克长安,长安城里的金银珠宝任由回鹘军队劫掠,‘克城之日,土地、土庶归唐,金帛、奴婢皆归回鹘。’可一旦履行承诺,长安百姓将遭到不亚于安禄山叛军入城是的浩劫!还是广平王李俶哭着拦住回鹘太子,他说‘如果劫掠,那就会助长百姓反叛的心思,到时候洛阳就不好攻克了。’】

【难道让回鹘人白白给大唐打工吗?】

【李俶没有办法,兵不强,马不壮,他无力阻拦,‘那就请攻克了洛阳后履行承诺吧’】

李世民看着软弱的子孙,恨不得自己亲自去平定叛乱,回鹘,西北小国,也敢在大唐面前耀武扬威,还敢抢劫大唐子民!后世子孙是没有骨头吗!

还有李亨,解决藩镇的大好机会给到他手里他不要!他在怕什么!

尉迟敬德对天音说的玄宗朝大唐兵强马壮不以为然,若是兵强马壮,还能被回鹘欺负成哪个鬼样子?堂堂皇子哭着求异族,像什么话!至少这个齐王也只是逃跑,没有跟孙子似的求异族!

长孙无忌明白,李亨的考量完全有道理,政治考量压倒了军事逻辑,他太着急了,太想得到李隆基的承认,虽然李隆基后期昏聩,但天音也说了,这是将大唐推向巅峰的君主。父强子弱的悲剧不外乎如此。而他们这位,父弱子强,也不少好事。

——

李隆基没法去责怪李亨。

他一直防着宫廷政变,应该说大唐的皇帝都会担心宫廷政变,而李亨有这个想法很正常。谁也不愿意当名不正言不顺,有名无实的君王。可惜眼界太小!那个时候的自己还有几年活头!为什么不先解决藩镇问题!

更可恶的是,竟然与回鹘人勾结!

李亨越听越害怕,后背的冷汗渗出来打湿的锦袍,他明白自己那样做的根源,可被广而告之,在父亲、朝臣甚至是在先祖面前丢尽了脸面!倒是自己的儿子,大出风头。

如果李亨来到后世,就知道他和李隆基现在是公开处刑的状态。

【当广平王带着大军浩浩荡荡进入长安时,朱雀大街两边占满了长安的百姓,他们热内盈眶,伏地痛哭。皇帝回来了,是不是能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是不是能造就下一个‘开元盛世’?】

【很遗憾,盛唐至此终结了。】

【最可怜的莫过于燕云之地的百姓。一百五十年后,唐朝灭亡,燕云被割给异族。下一次燕云百姓归入华夏,要等五百年。】

【对于天宝十五年之后的唐朝百姓而言,对于大唐盛世的记忆已经渐行渐远,他们不断怀念贞观八年颉利可汗的舞姿,怀念‘天下无贵物’的开元十三年,怀念曲江芙蓉池的袱禊,上元节的灯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