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有两个半球:一个处理混沌,一个负责秩序。
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两个半球通过胼胝体沟通,前者,也就是结构相对分散、与负面情绪和想象力相关的右半脑会以梦境的形式缓缓更新左半脑,它们一旦交流中断,对身体认知的表征得不到校准与更新,那么成长停止,所以很多人可能忙忙碌碌一辈子到死,终了发现自己不过是个年迈的婴尸。
如果幸运,大脑半球在最佳状态的意识下平衡工作,让人一方面有序生活,一方面在未知中积极寻求变革,所以为了保证最终结果介于二者中间,秦臻玉,“你必须和我一起!”
我们在现实中生活,看到的是学校、长街、住宅,接触的是校医、同学、老师,参加了运动会,听到各种谈论的声音,学习着试卷书籍,面对差距,我们深感羡慕、嫉妒、自卑、焦虑,一遇到困难就忍不住想逃避。
让我们思维再深一步,既成的事实不可更改,那么明确威胁、抽离混沌、做出判断就很紧急且必要了。
临床心理学家就是这样工作对吧?他们倾听来客混乱的,词不达意的感性觉知,然后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识别使自己痛苦缠身的真正本质,根据大量临床数据,从而推断出这样的结论—造成现状的大部分原因是生活制造的困难而非精神器官性的病变。
像孕育新生,认知会把未知坍缩成一种实质性的可视状态,而当我们直视这些生存困境时,救赎之道同时也寓于其中。
嘉行要两人一起,不仅是要她切身论理认识到,自己内心矛盾与挣扎的来源无非是:经济的拮据、外形的肥胖、情感的匮乏以及成绩的不理想;
还因为她知道:一切真知源于实践。要想解决本质问题,除非臻玉自己去吃,自己去悟,否则她传授再多经验都是次要。
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她们一同写下以上四个问题,并在旁边标注上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勾勾画画,挑挑拣拣,最终生成这样几行字:
物质—结余(608) 方法「国家助学金(未知)、国家奖学金(特优生)、其他社会性资助(未知)」
身体—原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 方法(均衡饮食结构,定期锻炼)
精神—原因(无亲抚/家庭教育、自我封闭) 方法(文化/自然教化、自性化)
成绩—原因(以上因素导致的效率低下) 方法(同步推进、制定计划)
这样大概梳理下来,臻玉震惊于以往眼前模糊的毒雾落到实处竟是如此的简易直白。以时间、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建立坐标轴,把相关细节一一归位,然后协商着制定三套对应的完整执行方案。
值班教师按时来巡楼,“寝室快熄灯了,怎么还在教室呢!”说话间看到后排埋头苦读的身影,语气瞬间温柔了不少,“哎呦,这是学进去忘了时间吧?那到点儿也得回去休息啊……”
突然被惊醒,两人太过专注,回过神来才觉得冷,摸上脸,竟是出了满头的汗,脱离后的视线有了焦点,门口嘟囔的老师嘴巴张张合合,声音却被空气抽走一样传不过来,放下正在分解的具体化目标,扭头看向窗外,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她们确实没有觉察到外界环境的更变,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嘉行一边收拾一边回道:“好的老师,我唔嗯…马上回。”
雨后的秋夜,气味开始变得清寒,一团团乌黑浓密的云层慢慢向东飘去,寂寞的路灯下,一个小姑娘加快脚步,朝寝室楼跑去。
受多余体重的拖累,跑动后的大脑又昏又沉,胸腔起伏,心脏快要跳出来,喉咙发出“哧哧”的呼吸声,与此同时,“十足的平静”,臻玉想着,心里充满惊讶和好奇。这是以往绝没有过的体验,就在刚刚,时间仿佛凝滞,她只写出大概五分之一吧,时针倒被拨多了60°,怀里的成算还撑得她满满当当。
嘉行洗漱完躺在床上的时候,臻玉还在回味着绵长的余韵,她毫无睡意,只觉得眼睛发光,什么在噼里啪啦地燃烧,魂魄仿佛也有了沉甸甸的重量。
温热的体感让嘉行好心情地回着室友的问话,“在教室”、“嗯,没有伞”、“谢谢,不过没淋湿,等雨停了回来的”…
当中央天体是一个黑洞时,通过吸积生长,它会在其周围沉淀下足够的动量和能量,以此来吹散星系中的气体,从而切断自己的物质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