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临官建禄 > 第25章 第25章

第25章 第25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大人高节清风,绝不可能徇私舞弊,再有,厉山书院最擅长分析朝政风向,杨六郎若是拔得头筹,也不意外。”

“……”

李荣大声道:“诸位,静一静。”

众人停下来看向李荣,李荣从容不迫地主持着局面,他先感谢大家的捧场,而后介绍了寒士书院的情况,最后请淮泰淮院长致词。

“淮院长?”店小二琢磨道,“他不会是淮娘子的阿耶吧。”

“此人学问如何?”酒肆老板皱眉问,“担得起院长的重任吗?”

“虽有举贤不避亲一说,”孙老叹了口气说,“但终究占少数。”

方才那几名学子也表示质疑。

“穆府不是有钱吗,为何不请个大儒?”

“穆府是有钱,但大儒如何看得上……黄白之物。”他其实更想说的是,大儒如何看得上商贾之家。

“倒也是。”

“但穆府也不能找个籍籍无名的人来当院长啊,这下谁敢进寒士书院?”

这说出了很多学子的心声,淮泰一没有功名,二没有名气,能当好院长、教好学生吗?

孙逸之的心不由悬了起来,他本来就对书院由商贾所建不满意,若是院长再有问题,他绝不会拿自己前途开玩笑。

李荣没料到会是这样的局面,他一边觉得学子们真难伺候,免了三年束脩还不知足,一边为淮泰捏一把汗,这种情况,他都觉得棘手。

淮泰没有回避大家对他的质疑,很坦然说起了自己屡试不中的经历:“第一次,为了路费,节衣缩食,不幸考场上昏了过去,第二次有了经验,结果字写的太差,落榜了,本想考第三次,但家里实在没钱,只好作罢,当了几年教书先生,攒了些银子,却因母亲去世……”

他的这种真诚,立马收获了很多学子的好感。

他们大部分家里都不富裕,束脩、书本、纸、墨、笔砚、路费、食宿费、宴游费……每一项,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淮泰继续讲:“穆府仁义,知道大家求学不易,克服万难建了寒士书院,目的是让大家免于束脩、书本等的困扰,潜心学习。”

底下的学子们一听,也不再纠结士首商末了,穆府为他们建了寒士书院,他们该感恩。

连孙老都赞叹:“三年不收束脩,放眼整个丰州,也只有穆府敢做出这样的承诺了。”

淮泰等大家安静下来后说:“淮某斗胆做这个院长,不为别的,只盼各位学子早日考取功名。”

有人嗤笑一声,高声道:“做学问,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不是考取功名。”

淮泰被人当众驳了也没有气恼,非常地平静说:“各位想想家里年迈的母亲、日夜操劳的妻子、嗷嗷待哺的孩子,你们承受得了一回又一回的考试,但你们的母亲呢、妻子呢,孩子呢,他们承受的了吗?”

孙逸之抿了下唇,陷入深思。

家里为了供他读书,东借西借,欠下了很多债,这一次路费,还是卖了家里的老母鸡才凑出来的,他没有退路,只有考取功名这一个选择。

“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没错,”淮泰看向方才那人,“可你只知‘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却不知从齐家来修身,从治国来齐家,从平天下来治国。”

那人一愣,其他学子也一样,他们头一次听说要从齐家的视角修身,从治国的视角齐家,从平天下的视角治国[2]。

有人悟明白后,看向淮泰的眼神里多了份敬意。

淮泰郑重道:“如今穆府提供了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珍惜。”然后看向穆老夫人:“学子们都想听您寄语呢。”

穆老夫人很得人心,大家热情欢呼。

酒肆老板伸了伸脖子,像他这种小商贩,根本接触不到穆老夫人这种人物,如今见到真人,心里别提多激动了。

穆老夫人没推辞,她笑呵呵起来,看向大家:“穆府有今天,全靠你们,建这书院,是想回报诸位的信任。”

酒肆老板用力鼓掌,学子们也都佩服穆老夫人的胸襟和担当。

就在气氛一片祥和之时,有人挑事说:“穆府送穆大郎、穆二郎去州学,却鼓动大伙上寒士书院,可见,穆府也知道寒士书院不行!”接着讽刺一笑:“自个儿吃着龙肝凤胆,却往别人嘴里塞残羹冷炙,这算哪门子仁义!”

众人一听,顿时觉得这话有道理。

“我就说吧,商人没一个好东西。”

“老祖宗的话是有道理的,商人重利,不顾公义。”

“……”

李荣见此情形,急得额头冒汗,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当,那前面所有的心血、所有的铺垫,都将付诸东流。

就在这时,淮叶站了出来:“谁说穆家没有人上寒士书院!”

她这么做并不是想表现自己,而是因为这话领导说不合适,穆清临自己说也不合适,李荣说还不够格。

李荣这才想起此事,都怪方才心急,加上怕穆清临,一时之间忘了。

其实李荣没必要恐惧穆清临,如果说年少的穆清临睚眦必报,眼里揉不得沙子,那么现在的穆清临,只要你有利用价值,他不会轻易让你死的。

底下的人炸开锅了。

“谁呀?”

“穆家谁去寒士书院上学?”

“穆六郎?”

“不是,穆六郎在州学。”

“我要收回刚才的话,商人不全都是重利不顾公义。”

“我也收回刚才的话,穆府跟一般商贾不一样。”

“……”

穆老夫人对淮叶的配合很满意,她对大家说道:“是三郎。”

人群又是一阵骚动。

“穆三郎进寒士书院?”

“他之前不是一直在做生意吗?怎么突然想读书了?”

“真搞不懂穆家怎么想的,让三郎在寒士书院读书?”

“……”

穆清临等众人声音弱了下来,才沉声道:“从前忙于货殖,无暇读书,今有良机,望与诸君共进。”

姿态放得那叫一个低!

淮叶都有些震惊——震惊于穆清临对寒士的态度,震惊于穆清临能做到这种程度,如此谦恭屈己。

一道清朗的声音传来:“望与君共进!”

酒肆老板立即扭头看向孙逸之,眼里写着惊讶。

孙逸之也很惊讶方才的声音竟是自己发出的。

有了第一声,就有第二声,霎时,几十名学子纷纷拱手高喊:“望与君共进。”

淮叶暗叹不已,她再一次感受到了穆清临深不可测,心思缜密,以及不动声色,对方唯一一次情绪波动,是因为白月光,但处理方式,让她这个受害者都得夸一句有水平,她深深觉得,跟这样的人合作,自己得提高警惕。

“想报名的来这里登记。”杜顺高喊一声。

孙逸之这次没有犹豫,第一个过去排队,杜顺登记完孙逸之的姓名、籍贯等,递上一套纸墨笔砚:“这是书院给学子准备的入学礼物。”

孙逸之呆呆地看着手上的东西,这一套可不便宜。

后面排队的学子们顿时惊喜坏了,穆府真是大手笔,他们原本还有点忐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入学后的生活了!

“能给我一套吗?”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婆婆过来,“我想给我孙子。”

杜顺虽然同情老婆婆,但规矩是规矩:“阿婆,真对不住,我们纸墨笔砚有限,学子优先。”

老婆婆有些失落,求了好几次,杜顺真的很为难。

孙逸之叫住老婆婆:“阿婆,我这里有一套,您拿去吧。”

就在这时,淮叶拦下孙逸之的举动,转头吩咐杜顺:“给老婆婆拿一套。”接着亲自递给老婆婆。

老婆婆感激地说不出话来:“好人呐,大好人呐!”

淮叶温柔一笑,又吩咐李荣:“今天到场的人,都有份。”

李荣一愣,到场的人都有份?要知道今儿到场的人中很多都是庶民!在他看来,庶民不识字、不读书,给他们干什么?于是找淮叶反复确认:“所有到场的人?”

淮叶点头,又道:“钱若不够,我出。”

穆老夫人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眼里流露出浓浓的满意。

廖婆婆搀扶着穆老夫人:“淮娘子对寒士多加照拂可以理解,可为何对庶民……老奴甚感奇怪。”

老夫人笑而不答,只是让穆清临过去帮忙。

穆清临走到淮叶身边,眼眸微眯:“我以为你很看重钱财。”

淮叶大大方方承认,接着话锋一转:“但君子爱财,花之有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