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娘子……”
淮叶一一听完,并没有立马反驳,而是吩咐绿矾:“给几位管事看茶。”
管事们嘴上谢过,但神情倨傲,丝毫没把淮叶放在眼里。
他们正要喝茶时,淮叶说话了:“好一个成本一天比一天高,利润一天比一天低!好一个钱不够!好一个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死到临头了还不知道!”
管事们对视一眼,什么情况?这淮娘子似乎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糊弄。
有一褐衣管事慢慢放下茶盏,从容道:“淮娘子,什么死到临头了?小的们听不懂。”
淮叶看了他一眼,冷笑道:“我一句书院都没提,你们却一口一个!既然消息如此灵通,难道没打听到老夫人为何把西二街那些铺子给我吗!”
褐衣管事皱了皱眉,他们当时只顾着想对策阻止淮娘子建书院了,至于老夫人为何把西二街那些铺子给淮娘子,他们并没往深处想,难道说这里面有隐情?他拱手道:“请淮娘子告知。”
淮叶提高了声调:“穆府养你们,是让你们一口一个成本一天比一天高,利润一天比一天低,一个钱不够,一个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吗?西二街那些铺子利润年年垫底,你们不会以为老夫人不知道吧。”
管事们心里一慌,若老夫人怪罪下来,他们真可以说是“死到临头”了。
褐衣管事没有被吓住,淡定道:“淮娘子,您有所不知,西二街情况特殊,人员复杂,偷窃、斗殴事件频出,这些老夫人都清楚,因此,利润少情有可原。”
淮叶冷笑一声:“情有可原?”
褐衣管事面不改色:“正是。”
淮叶沉吟了一下:“实话告诉你们吧,老夫人对你们非常不满,这才把西二街的铺子给我。你们也不想想,我才嫁进穆府几天,一没背景、二没靠山,老夫人让我打理西二街的铺子,是重视你们呢还是不重视你们呢?”
褐衣管事心里一沉,如果老夫人真对他们感到不满,那他们的处境就糟糕了。
其他几个管事已经慌了神,齐齐看向褐衣管事,压低声音问:“老李,这下怎么办?你快出个主意啊。”
李管事沉吟片刻,恭敬地看向淮叶:“请您赐教。”
他现在可不敢小瞧淮叶了,从一开始的不动声色,到后面的步步紧逼,哪里像涉世不深的小娘子!
其他几个管事见状,也明白过来:“请淮娘子赐教。”
不过他们心中还是有些不快,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谁知道淮娘子的三把火会不会烧到他们身上?
淮叶先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你们都是商场老手,经验丰富,西二街如今是什么安排便是什么安排,你们月钱是多少便是多少。”
潜台词是我不会动你们的油水。
管事们这下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如果说方才是情势所迫他们不得不跟淮娘子合作,那么现在,他们是自愿听从淮娘子的安排。
场面缓和下来,关系融洽下来,很多事情可以谈了。
淮叶拍了拍手,杜顺从屏风后出来,手上拿着一卷轴,淮叶吩咐他展开。
卷轴上乃书院布局,西二街贯通南北,书院建书库、学舍、膳堂,讲堂,设三厅,分别为绳愆厅、典簿厅和讲学厅。这是淮叶在参考浩然书院的基础上,吸收大学校园的优点设计而成的。
管事们盯着卷轴,神态各异,淮叶扫了他们一眼:“欲提高铺子利润,先改变街容街貌,欲改变街容街貌,需规范人,欲规范人,教而化之为上策,这便是建书院的原因。”
李管事面露犹豫之色:“建书院真能教而化之吗?”
淮叶一笑:“若出了个状……解元呢?”
她其实想说状元,毕竟有淮泰背书,裴予怀拿第一的可能性很高,不过一切还没发生,收着点说,比较稳妥。
然而这在几位管事看来可不是“收着点说”,那可是解元啊!乡试第一名啊!
不过话说回来,若真出了一个解元,西二街别说打架斗殴了,怕是叫卖声都不敢太大。
可现实是,解元不是想有就能有的!丰州那么书院,即便是州学,都不一定敢保证出一个解元,淮娘子哪来的信心?
淮叶没做过多解释,只说了一句:“乡试日益临近,诸位连这点耐心都没有吗?”
管事们一想,乡试定在十月初,等的话不过二十天左右,如果真如淮娘子所言,出了个解元,那皆大欢喜,如果没有,可以挫一挫淮娘子的锐气,于是齐声道:“一切听从淮娘子安排。”
淮叶满意一笑:“各位,改变西二街的命运就在此刻,我要打造一条解元街,以后只要提起西市,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西二街。”
管事们见淮叶信誓旦旦,心中猛然生出了一股信心,莫名觉得建书院是个好主意。
淮叶叫杜顺上前:“各位管事们,具体事宜杜顺会告诉你们怎么做。”
-
正心堂。
廖婆婆进来禀报:“老夫人,那些管事是笑着来,笑着走的。”
见老夫人没反应,她继续往下说:“老奴以为,笑着来,是因为淮娘子好拿捏,然而这笑着走,倒是奇了怪了,老奴想不明白。”她自然听说了淮娘子建书院的事,只是,管事们是如何同意的呢?
老夫人抬了抬手,廖婆婆扶起老夫人,边走边说:“看来,淮娘子确实有打理铺子的本事,不然那些管事们也不会笑着离开,您真是慧眼如炬,淮娘子以后说不定真能成为三郎的好帮手。”
老夫人笑了下:“这才哪到哪啊,淮丫头有没有打理铺子的本事,还得考察,先别急着下结论。”
廖婆婆恭敬道:“是。”
老夫人突然想起:“三郎是不是明天回来?”
廖婆婆点了点头。
老夫人顿时笑容满面:“回来好啊。”
廖婆婆也跟着笑了笑:“三郎这次回来,能在家里呆个二十天左右,都说远香近臭,您到时候可别嫌三郎烦。”她看了眼老夫人的脸色,又添了一句:“大郎也是明天回来。”
老夫人加深了脸上的笑意:“好啊,这下人都齐了,明天可得好好热闹热闹。”
廖婆婆回道:“您放心,已安排妥当了,只等大郎和三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