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砚通过卖板栗的老太太打听到了几位之前从她这片区域搬往街口的烧烤摊贩。
对手的对手,就是朋友。
被影响生意被迫调换摊位的人没有产生任何怨言吗?不过是为了能继续做生意而忍耐罢了,那种怨怼并不会凭空消失,总有一天会通过别的机会发泄出来。
而现在,楚砚成了那样的机会。
楚砚利用每天上午的空闲时间,陆陆续续加上了几位摊主的联系方式。
通过共同的遭遇取得信任后,楚砚向他们旁敲侧击地打听了所有知道的进货渠道。
一共有七八处地方。
商贩们为了节约成本,选的几乎都是批发市场。
确定了大致范围,楚砚在烧烤店附近的面馆蹲守几天,终于锁定了进货源。
是离这里不太远的菜市场。
找到具体位置,发现供应商就容易多了。
仅从表面看,“绝味鲜”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没有任何问题,因为那些食物都是用包装袋和箱子装好的,楚砚没有拍到有用的东西。
这种事是不会放在明面上的。
于是楚砚装作是由朋友介绍来的,打算来这边进点货做烧烤生意。
当然为了不暴露自己,她还进行了一番乔装打扮,买顶假发盖住了自己的毛寸。
几家进货商的态度各有不同,有的很快就为楚砚介绍商品,有的则数次询问楚砚的信息反复确认。
楚砚虚构了具体的信息,但是掺入了不少摆摊的真实细节,半真半假,经过一番接触,成功让进货商相信了自己的同行身份。
随后,她跟着一家供肉的卖家进了店里,借助挑选的时机,楚砚用藏在口袋里的手机拍到了想要的东西。
因为拍得急像素很模糊,她让682帮忙修复了一下。
仅仅是拿到这些照片,楚砚花了接近两周左右的时间。
而楚砚清楚地意识到,这些东西只是间接性的证据,因为她拍摄的内容有一定的时间差,只能证明“绝味鲜”与食物质量有问题的老板之间有商业往来,却不能证明“绝味鲜”买了有问题的食物,这其中存在可辩驳的余地。
但是,做到这种程度就足够了。
没过多久,楚砚收到了两份质检报告,两家店的烧烤都存在问题,但是“绝味鲜”的问题更大一些。
手里握着这样的东西,楚砚却选择了按兵不动。
她就像一只精心编织丝网的蜘蛛,蛰伏于暗处,只待猎物落网。
*
这段时间楚砚并没有放松自己的摆摊事业,她依然每天去菜市场买新鲜食材,严格保持食物的品质,再加上做出来的串串味道正宗,经过半个月的运营,生意越来越好了。
这也招致了更明显的恶意。
“绝味鲜”又开始派人发传单了,甚至几乎靠近于楚砚的摊位。
楚砚表面默不作声,没过多久,“绝味鲜”的员工就目睹了楚砚去往对面的“万客隆烧烤”店。
“你确定你没看错?”周必成为客人送完烤串,站在门口往对面瞥了一眼。
“老板,绝对没看错,”小李压低声音,“能有几个女的像她那样的,放心吧老板,我绝对没看错。”他说完还拍拍胸膛,笃定地点头。
站在周必成的位置,对面大红色的烧烤招牌在阳光的照耀下,看得不太真切,他牵动脸上的肌肉,露出一个不屑的表情,扭头对小李说道:“管她干嘛,手里的活干完了?让刘天他们下班之前把传单发完。”
另一边,楚砚正如小李所说,正大光明地走进了“万客隆”烧烤店。
见客人朝这里走来,柜台的服务员立刻打声招呼:“这位客人,是有预订吗?”
楚砚身体前倾,虚靠在柜台上,开门见山道:“能和你们老板谈谈吗?”
服务员面露迟疑,一边定睛打量眼前之人,“这位客人是有什么事吗……”
正在此时,一个男人从侧方走了过来,对服务员说,“你不用管了,”他用眼神朝楚砚示意,“老板有请。”
面对男人的反应,楚砚心里了然,她没有立刻跟上,而是眼睛往头顶扫视一周,在斜上方的不远处,果然看到了一个金属摄像头,她与探头对视几秒,随后便抬腿往里间进。
走进一个狭窄的走廊,男人停在最里的一扇门前,敲了敲门。
“进——”伴随着里面传来的声音,门“咔哒”一下从里打开了。
开门的是一个瘦瘦高高的男人,身穿V字领短袖和黑色西裤,仅看样子,实在很难把他和卖烧烤这件事联系起来。
在短暂的对视中,男人移走目光,径直往回走,指了指屋侧的沙发,“不要客气,随便坐。”
这是一间四四方方的办公室,一张红棕色办公桌置于正中靠后的位置,窗户用百叶窗遮着,一旁立着的空调正“呼呼”往外放着冷气。
楚砚顺势往沙发一坐,勾了勾唇角:“冯老板,倒是好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