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七,元旦。
上午出门,北城漫天被白雾笼罩,十米之外便看不太清,高楼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陈漾开了些车窗,冷风透进来空气畅通了不少。
车在路上行驶没多久就迎来了早高峰,再加上今天是节假日,车流量比往常更大。
在市中心堵了快二十分钟后,车回到畅通的道路上,开往临市。
北城到临市车程两个小时,途径服务区时江纪野刚好打来电话。
陈漾把车停好接了电话。
“到了吗?”江纪野一早也去了工作室。
陈漾熄火下了车,雾气之外是温暖的阳光,“还没,到服务区了。”
停车区有不少车辆,远处有一辆大车,正下来几名外国老人,看着像来旅行的。
“下午回来吗?”江纪野开着免提,录音防里只有他一个人。
“能结束就回来。”
“天暗的早,”江纪野说,“回来的时候给我说一声。”
陈漾应了声,随即手机里传来模糊的一道声音。
江纪野听不太清把声音开大了些。
“……Yes, it's still dozens of kilometres to the North City.”
“……”
“wish you all a good time.”
那道声音远去,陈漾重新把手机拿到耳边,“刚刚有个爷爷问路。”
是从那辆大车下来的外国爷爷,他们正准备开车前往北城旅游。
爷爷两鬓斑白,身子骨还很健朗。
和江纪野聊了几句陈漾便挂了电话,她走到服务区里面想去买瓶水。
结账的时候正好遇见刚刚那位老爷爷。
老爷爷正举着手机说些什么,然后在等待翻译。
但好像翻译了几次,工作人员还是没能理解爷爷的意思。
见状,陈漾走过去。
交涉一番,陈漾得知,是爷爷想问有没有缓解头晕的东西,然后有些成分不能有。
她重复给店员,店员终于点点头,从旁边柜子里拿出来一盒东西。
走出大门后,爷爷还和陈漾说着话。
得知陈漾是摄影师,爷爷一听,问她可不可以给他和她妻子拍一张照片。
爷爷的妻子还在车上,有些不舒服。
陈漾点点头,想了一下告诉爷爷她明天就回北城了,到时候可以拍。
爷爷很开心,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
离开服务区后,陈漾一直开车直到临市。
临市路宽,车子畅通无阻的到了目的地。
陈漾此行是和一个导演商谈。
导演想和陈漾合作,让她一同拍摄。
邓岸快四十岁,长发带着墨镜,艺术家气息扑面而来。
两人坐在茶楼靠窗的位子。
他喝了口茶,“陈小姐,我看过你的作品,很喜欢你的风格。”
陈漾这几年在摄影圈内越发出名。
女摄虽然也不少但终究还是在某些领域占少数,而陈漾就是那少数中的一名。
陈漾最开始是在一家工作室里当后期,后来自己开始上手,在平台上发布的作品也渐渐的有了不少人关注。
七年前她开了工作室,开始不局限于单一的拍摄。
后来也有不少人和她合作,但电影的确是陈漾从未尝试过的。
但也并不代表不想。
思索再三,陈漾选择听完邓岸的想法。
邓岸年纪不大拍过的片子也不多,而且大多都是文艺片,票房也不高。
虽然国内受众不多,但在国外却得过几个分量不小的奖项。
而恰巧,陈漾也是看过邓岸以前的作品的。
这次邓岸要拍的电影主人公是一名十五岁的孩子,拍摄地碾转全国各地,还有海外。
邓岸把初稿给了陈漾。
女孩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不知道自己的亲身父母是谁,在十二岁时被国外一对夫妇看中。
女孩被领养的年纪已经算大,最开始女孩也对新家并没有太多感情,甚至有些排斥。
女孩在国外的日子并不好过,学校里有人因为她是生面孔而欺负她,但女孩并没有告知养父母。
直到十五岁这年夏天,女孩知道了养父母领养她的原因。
不久后,女孩在一个深夜坐上了回国的轮船。
初稿在这里结束,陈漾抬起头,她问:“故事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