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不明白他的意思,几次询问,他却再不开口。无奈,杨勋只能放他出宫。他虽然走了,但杨勋对唐门实在是很好奇。唐门向来低调,不会参加比武大赛,这次,唐门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才让唐门二当家亲自来比武。
杨勋想去禹州看看,但是被洛銘芗一口否决,“天下未定,诸事未平,你们现在哪里都不能去,一切以安定民心为主。”
连慧宇问道:“何为安定民心?”
洛銘芗道:“先称王、定国号、论功行赏,以国之力对抗前朝。”
称王?这事已经是第三次被提上议程。这一次,天时地利人和,连慧宇、杨勋、洛銘芗等人商议,决定不称王,直接称帝,彻底与大齐皇朝割裂开来。
十月二十,宜结婚、纳财、祭祀、作灶,忌开业、安葬、修坟、立碑。这一天,在杨勋和洛銘芗的拥护下,连慧宇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宇,定年号为永正,定国都为慕京,剑指前朝齐国。
至此,天下二分,齐宇共享。
……
连慧宇称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天下,齐朝在边境之地小闹了一下,并没有过分的表现。
洛銘芗分析,齐朝所占之地为北部、东北部、偏西北部等地,均是环境较为恶劣、经济不发达地区,他们此时没有出兵攻宇的能力,所以,只能忍气吞声。但是没两天,大齐里的密探传来消息,大齐皇族出事了,太后私生子病重,大景城乱成一片。
那个私生子,从出生开始便饱受争议,弱小身躯,面对着皇族的恶意和亲兄的杀意,一直活的小心翼翼,犹如大江中的浮萍,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许是因为私生子的病,又或者是因为大齐没落,连慧宇称帝一事打破了历来“谁称王灭谁”的魔咒,大宇得以休养生息。
连慧宇称帝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公布永正元年的科举三甲,文武状元由连慧宇亲自提名确认,武状元名叫朱宣章,文状元名叫孙兴云。
孙兴云,杨勋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愣了好一会儿,简简单单的笔画之中,他好像看到了十多年前,一个身形瘦小、穷困潦倒的少年大夫坐在破旧不堪的房门前看书,日头东升西落,手中的书本一页一页落寞的滑过。
十多年了,经过纷争和战乱,杨勋不知道像他这样与世无争、善良无私的人是怎么活到今天的,更没想到,他居然是文科状元!
放榜之日,杨勋特地出了宫门。听闻孙兴云考试后一直呆在慕京,还没离去,他想去看看他。
除了连慧宇,余平从未见杨勋如此关心过一个人,好奇心爆棚的他主动要求陪同,杨勋无奈,只好让他跟着。
孙兴云租住在一间便宜的客栈里,杨勋和余平拿着捷报过去的时候,客栈的人还以为送错了地方。所谓穷巷无名人,没人相信这间简陋的客栈里会出一个状元。
几番确认,客栈老板终于相信蜗居在他客栈最便宜那间房的人是状元。他立马欣喜的去请孙兴云,可是孙兴云不在,只有他的母亲在。
十多年不见,他的母亲看起来苍老了好多,而且眼睛似乎坏了,走路的时候一直倚靠着老板,眼眸呆滞无神。
老板说道:“这是孙兴云的母亲,不过她听不见也看不见,那……捷报……”
“捷报给我吧。”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杨勋转过头,见孙兴云淡然的站在他身后,在两人对视的瞬间,扯出一抹淡淡的笑。
“杨勋,好久不见。”一如既往的气定神闲,淡然如菊。
杨勋笑了,将手中的捷报递给孙兴云,高兴地说道:“恭喜你,大状元。”
孙兴云接过,认真的看向上面的字,然后走到母亲面前,轻轻扶住她的手臂,沉默了须臾,转过头对杨勋说道:“许久不见,我们聚一聚吧,我请客。”
“好。”杨勋欣然说道。
适时,客栈老板十分热情的在孙兴云身边自荐:“孙先生,从你一进客栈大门,我就看出了你绝非凡人,是文曲星转世。你瞧,今日你果然中了状元,实在是可喜可贺,小店愿意无偿提供住宿、饮食服务,只想请你替小店提笔写句贺语,可否?”
住宿和饮食是孙兴云最大的支出,如今客栈愿意免费,孙兴云自然应允。于是,他拿起老板递上来的纸墨,留下了六个大字。
这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