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的宴席,素来连周朝的面子都不给的洪太尉破天荒地露了个面,只是人虽来了,却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一顿饭吃得没滋没味地散了……
周康又拉着洪青昀在府里住,洪青昀不断地推脱着,最终还是一直说要走却一直磨蹭着未走的洪太尉说了句,“都回家了哪里有住在别人家的道理!还是回太尉府住吧!”
睨着眼说得不冷不淡,可任谁都能听出,这辈子脊骨从不弯半分的洪太尉此时已经服了软。
洪太尉一发言,周康倒也不好再说些什么了,他捋着胡笑吟吟地将父子二人送出了府。
周觅嗪目送父子二人上了马车,还未及走远便道,“父王如此轻易地就放洪青昀离府,不怕他失去控制,逃出汴京城去吗?”
“本王倒希望能通过缓和他们父子的关系将洪青昀拉到我方阵营来”
“父王有信心?”
“总要试一试的”
马车上,洪钰与洪青昀二人相对无言。
洪钰瞧着坐在对面,与他同出一辙一脸倔强的老来子,不禁服软似地长叹一声,捋着花白的胡须,“我还以为我到死都不得再见你一面了呢!”
话虽说得不冷不淡,可让人一听却生出一种老无所依的无奈之感。
洪青昀余光瞥见老父亲的丝丝白发,心中虽有动容,可再一想,当年大哥横死的惨烈,那点子动容瞬间烟消云散……
当年若不是他横加阻拦,非逼着爱文的大哥舞刀弄枪,非要他子承父业,领兵打仗,大哥也不至于在战场上蹉跎几十年,一事无成,最终只能郁郁回了汴京城。
那时他不过十三四岁,原本意气风华的大哥因为战场上的不得志而郁郁寡欢,就连他出门都有人指着他,笑他的大哥是个靠手底下的小兵背着才能活下来的将军……
那时的他尚且如此,更遑论他那个素来心高气傲的大哥遭受到了何种非议了……
可他们的父亲,他们那个要强刚正了一辈子的父亲,把在同僚那里遭受到的白眼化作了能将人淹没的动力,添油加醋地强加到了那个被他寄予着厚望的嫡长子身上……
一直不停地鞭策着他,不停地让他向前……向前……一雪前耻……
可是他却忘了,绳子绷得太紧,总有一天会断的……
而在大哥心中的那根绳索断的那天是个朝阳初升的早晨,他一改往日的消极邋遢,剃掉胡子,收拾得异常干净清爽,那如沐春风的模样就恍若回到了多年前……
多年前的大哥也是这般笑着将他抱起放在膝上,一字一句地教他认弟子规……
他以为是大哥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独断专行的父亲终于想开不再逼他弃文从武了……
直到那天晚上,惦记着大儿子未吃饭的太尉夫人提着食盒敲开房门之时,一阵凄厉无助的尖叫声响彻在了整个太尉府……
他那个笑得温良无害的大哥,悄无声息地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自杀了……喷涌而出的鲜血溅了满屋,等他们发现之时,人都已经凉了……
那是年少的洪青昀第一次真真实实地接触到了死亡……那么惨烈……令人作呕的腥红的血液似盛夏的太阳一般灼伤他的眼,而躺在那血泊中,死状惨烈的大哥成了他这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可一切却又正如那人所言,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人活着就该向前看……
洪钰也知道他心结所在,那天发生的事,不光年幼的洪青昀记得清楚,也是他心里永远不可愈合的一道伤疤,就如同出事的那间房多年不曾打开的房门一般,这件事对他来说便是不可提的逆鳞……
但或许也是因为那件事,他自此性情大变,凡事都求一胜的他再不看重名利,处事也豁达随性许多……
可如今,他年纪越来越大,争强好胜的心也越来越淡,悔恨却越来越深,对亲情的渴望日以继日地越来越强……
洪钰瞧着与自己近在咫尺的小儿子,此时此刻,他的脸上是与自己如出一辙的倨傲与固执。
他记得,当年的洪青昀因为大哥的关系,对诗词歌赋的兴趣远超过刀剑棍棒,可见过那日惨相,连发三天高烧,在太尉夫人衣不解带的照顾之下,方才从鬼门关里将他拉了出来,身体好转之后的洪青昀便性情大变,成日便待在练武场里操练,那时的他不过十六岁便上了战场,顶着“被小兵救下的将军”的弟弟的名号,一战成名,连带着一同洗刷掉哥哥的耻辱……
“因为你哥的事,你还在恨我?!”
“你还敢提我哥!”洪青昀斯文俊秀的脸上闪过一丝狰狞,他咬牙质问着自己面前这位老父亲,“当初若不是你,他怎么会落得个自杀殒命,英年早逝的下场?!”
“你还敢提他!”
洪钰自是不愿提这件事的,这无疑于是自揭伤疤,只是若不往洪青昀心口上戳去,他哪怕等几天,都等不到洪青昀跟他说上一句话……
这是一件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