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安无奈地笑笑,也塞给他半片,陈平这才作罢。
其实就算是陈平不要,大概两天后也会在餐食中吃到名为豆皮的食物,不过孩子既然看到了,容安也不会阻止他先行解馋——刚刚张苍肯定是在厨房偷吃豆芽,进来的时候嵂女还和他说,豆芽少了一点。
如今吃食种类少,即使是贵族君王,也很不过是能多吃些自然野味,平日里也吃各种发酵的酱、炙肉和普通谷饭,调味料也少,平民更不必说,吃肉都少,所以豆芽,豆浆什么的,自然是新鲜事物,就连平日老成的张苍都忍不住偷吃了。
在容安挑出好几张豆皮后,才又加火,让其继续沸腾。
又过了一刻,他才招呼孩子们端碗过来。
“三六得几啊?”容安看着捧碗的孩子,温声问道。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第一个孩子立刻从一三开始背,急得后面排队的大孩子催促道,“你从一六开始背啊!从六开始!”
结果他一催,前面正背乘法表的孩子更急了,后面的怎么也背不出来。
容安拍了拍第一个孩子的肩膀,让他不要着急,又对后面催促的孩子说,“莫催,去年你也这样,如今也对比自己小的孩子多些耐心。”
虽然孩子们很着急,但都没有对容安的提问抱有疑惑。这是以前的规矩,在开饭前都要回答先生一个问题,答出来了才能马上吃饭,如果答不出来,就要将问题的答案想出来了才能吃。
这是申徒最先提出的。
容安先前并不想如此规束孩子们,在他看来,学习知识不必如此逼迫,但申徒却说,“少主仁善,可孩子们却不知,若让他们觉得在私塾获得食物全不费工夫,便会滋生他们的怠惰,长此便失了分寸,也对他们成长无益。”
容安看着侍从认真的脸,意识到他真的认真思考过如何教导孩子,思索了片刻便定下了如今的规矩。
有了容安的安慰,原本紧张到磕巴的孩子终于背到了三六,他高兴的大声回答容安,“三六十八!先生,得十八!”
容安笑着点点头,将锅里煮熟的豆浆舀给他,又嘱咐着,“刚刚烧开的,仔细烫。”
然后在孩子鞠躬离开后,又问下一个孩子,“孔子曾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话还没说完,孩子就抢答道,“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容安笑着又问,“先生是想问,此句出自哪里?”
抢答的孩子立刻羞红了脸,低头嚅嗫着,“《论语·季氏》,对不起先生,我一定记得不打断别人说话。”
容安满意的点头,也分了他一碗豆浆。
孩子们一个一个回答完问题,也都得了豆浆,直到最小的孩子走过来,她正是开蒙的时候,容安蹲下身子,温和的问道,“今日有学习吗?”
小家伙立刻高兴的大声回应道,“学了新字!我已经能写五个字了!”
容安点点头,将豆浆也分给了她。
此时,厨房内只有陈平没有近前来打豆浆了,容安疑惑的看向他,示意陈平过来。
“先生,我从未受先生教导,不知先生会提问......”陈平不好意思的将手背到身后,嚅嗫着。他虽然来的晚,但也清楚规矩,可以前替容安教导的先生,大多只会问问今日教导的文章,有些明显是糊弄,可方才他在旁听着,明白容安是按照每个人的学习进度提问的,有些难到需要蹲在地上计算或默写,有些也简单到只是问问今天读书了吗。
可容安第一天见他,陈平实在忐忑,唯恐先生因为不了解他,提问些他答不出的问题——喝不喝豆浆是次要,他不愿先生对他失望。
容安摇摇头,笑着说,“这个问题每个我第一见的孩子,我都会问,你一定能答上来。”
他温和的看着眼前忐忑的孩子,目光中透露着鼓励,轻声问道,“若让阿平为天下人请命,阿平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