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在大秦帝国用二进制修仙 > 第15章 第 15 章

第15章 第 1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后来,师尊口中的老顽固们在因果际会之下,陆续和外来的神明死战,灵力和神力冲撞形成的磅礴气势甚至将苍穹撕裂,而师尊也借着那些道尊们陨落时的灵力浮动,引动命运的洪流,撕裂了神明为了控制凡人而定下的禁锢,推动文明的革新,将知识和变革的种子播撒到人间,从而超凡入圣,进入合体期,成为当世第一人。

即使成为合体期的大能,师尊也没有稳重一二,反而还是喜欢隐瞒身份在人间闲逛。

有这样的师尊教导,容安对姑娘们对自己的嬉笑并不介意,反而友好的冲她们笑笑。谁知这一笑,反而让姑娘们不好意思起来,几个姑娘娇俏的对他笑笑后,就四散跑开了,留容安一个人在不远处无奈地摇摇头。

“我们这少有外人来,姑娘们热情了些,还望先生莫怪。”一名拄着鸠杖的老者笑眯眯的和容安搭话道,他显然在一旁看了许久,没有忽略容安衣服上,只有士大夫以上的贵族才能用的纹路,捋着胡子问容安,“不知先生仆役何在?可是迷了归途?”

此时只要稍有身份的人出门至少都带着几名仆役,老者看容安的穿着举止便知他并非贫民,身边却又没有服侍的人,所以才来过问。

“小子刚从少府的冶炼作坊下职,看晚霞尚好,便过来散步,没让仆役跟随。”容安笑着对老人垂手行礼,一边解释,一边躬身想要扶他时,被老者挥手避开,“老汉我还不需要后生搀,要不是游徼让我拿着,我都不需要这鸠杖。”此时规定,每年八月,百姓凡满七十者,得赐王杖。

而这种王杖,上有一个静卧回首的鸠鸟雕塑,所以也被称为鸠杖。只要手持这种杖,就可以出入县内各衙门,见贵人不必行礼,每月还可凭杖领到粮食布匹,算是一种养老制度。

“小子看这春麦涨势喜人,不知去岁收成几何?”这片地显然是中田,所以并没有种植水稻,而是种了些北方常种的麦,其中有些田还夹杂种了些菽来肥地。

“不过是靠天吃饭。”老汉先是谦虚的摆摆手,但语气中难掩骄傲,“这里原本地就肥,中田种麦都可亩得一石八斗,上田引水灌田种稻,亩得一石半,下田种粟,每亩也有八斗左右。郑国渠可通到我们乡了,这要是能浇上地,那可不得了。”

“听说附近的县明年都打算种麦了?”容安笑眯眯的看着老人滔滔不绝的说,此时全国的好田平均亩产不过一石五斗,这样看来,这边的地确实肥。

老汉用拐杖杵了杵地,捋着胡子笑道,“这麦亩产高啊,所有地都能浇上的话,种稻就不划算了,还费水。听乡里的农官说,明年从郑国渠引水到我们这,改种麦的话亩可得六石呢!交完税,我家估摸着还能给儿子打一把新的刀,这样服兵役的时候,说不得能多杀些敌,挣个军功。”

容安赞成的点点头,秦国奖励耕战,许多人家都指望着子孙能在战场上博得军功,从而让一家老小都轻松些,甚至许多家中没男丁的,都会让女儿皮甲上阵。

“只是壮丁都去了战场,收麦扬场也不是个松快事吧?”容安看着眼前的风吹麦浪,偏头看向老者,担忧的说,“若是家中只剩老弱,这可赶不及晒场。”

“这些年战事不紧,左邻右舍帮帮忙,都能应付。要是实在赶不及,偶尔农官们也会带着附近做工的刑徒来搬谷。”老人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不过要是能有好用的镰刀,确实也能快上不少。”许是想起容安在少府的冶炼作坊任职,老人也顺嘴提了一句。

容安笑着点点头,心里想着若是转炉炼金法被广泛应用的话,就算是供应全国的铁质农具都不成问题。但就像老人更关心的其实还是土地亩产一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衣食住行才是重中之重。要想让百姓们生活的更好,恐怕还是要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方法。

毕竟,只有将更多的人从重复,繁琐的单一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让更多的人投身于其他方面的探索中,从而使文明进步,而文明的进步又可以反哺百姓,促进普通人的生活更近一步。

看着申徒从远处快步走来,容安笑着和老者道别,心里却对未来的方向有了新的计划。

秦王政八年夏,秦王在郑国渠并没有完全通水时,下令于京畿少府监各坊中试验建造名为‘转炉炼钢炉’的冶炼装置,由新任太史虞姓容氏安负责,少府监执行,同时召陇西太守李崇入咸阳述职,其孙李信入羽林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