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是不是你杀的?”
元仪殿内,如意端坐在正殿主位,冷冰冰地盯着姜姝,殿内除了她们没有别人。
姜姝跪下,挺直腰板:“只要她活着,她早晚有一天要出来,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你,皇上舍不得杀她,那就我来,她必须死!”
如意明白这个道理,太后必须死,不只是为她,更是为无辜枉死的沈茵。
可她不相信她这么做是为了她,若是为了她,至少应该跟她商量一下,杀害太后罪名不小,万一秦昱知道追究起来,她们谁也逃不掉。
“你不是为了我,你是为了谢衍对不对?”
姜姝抬头看她,知她不相信她说的,也不打算再瞒了:“还记得之前让你帮我做件事吗?我是想让你帮我杀了她,怕提前跟你说了你不敢,所以才一直瞒着,谢衍的出现是个意外。”
“不是为了谢衍,那是为了什么?为了先皇后?”
“算是吧!娘娘可知先太子为何会谋反?”
如意想了想她听过的那些传言,说道:“太子为人宽厚,与先帝政见不和,先帝宠爱次子吴王,欲改立吴王为太子,从而引发的储位之争。”
“这不过是表象罢了”,姜姝道:“事实是有人在宫中传谣,说先太子非先帝的亲生儿子。”
“是太后干的?”
姜姝点头:“昭元皇后死后,先帝年迈多病,后宫唯太后独大,太后让人在暗传谣,指使先帝疑心太子,起了改立太子的心思,扶持吴王与太子相争。”
昭元皇后是先皇后的谥号,因为废太子的缘故,提的人不多。
如意想不通,问道:“传言先帝暴戾嗜杀,但执政多年除外敌清内政,政治尚算清明,先太子为嫡长子,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别人说不是亲生的,他就信了?”
“先帝有政绩不假,却并非明君,谣言也不是那时才有的!”
姜姝望着她:“你知道神鹰都督是什么时候死的吗?”
神鹰都督?扯那么远?
如意蹙额:“他不是战死在北厥了么?”
姜姝冷笑:“若非先帝执意打那一仗,他也不会战死。”
“神鹰都督乃先皇后的弟弟,那年还是燕王的先帝发动政变,十六岁的他一箭射杀当时的储君秦牧控制战局,助先帝夺得帝位。后来先帝掌权,他随大都督北击狄厥,身经大小战役数十场从无败绩,收复失地,立功无数,深得先帝宠爱。兴平十三年,将军大破北厥,俘虏北厥王致使北厥臣服,先帝大喜,特将妹妹清河公主赐予他为妻,那年他三十岁。”
神鹰都督死了快三十年了,这些事鲜少人提,如意听着新鲜:“后来呢?”
“将军以身体不好,当场拒绝了。”
姜姝红了眼眶:“先帝曾多次给他赐婚,他都以这个理由拒绝了,可他生的高大俊朗,武功高强,这个理由并不能服众。他长年征战,不近女色,唯与皇后最亲,宫中便有传言他与皇后有私情。”
“先帝信了?”如意问道。
姜姝再次点头,低头擦了一下眼泪:“北厥臣服后本该停战,可是次年先帝又以北厥推迟岁供为由再次发动战争,皇后不同意,可先帝执意如此,将军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别说她了,如意听着都想哭,人家是亲姐弟,关系亲近点怎么了?为了些疯言疯语,牺牲了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太不值了。
“将军战死后,皇后因此与皇帝大吵,夫妻感情破裂,再也没能回到从前,后来皇后设计杀了造谣的清河公主。有大都督在,朝局还算太平,谁曾想大都督和皇后薨逝后,这段往事又被人提及利用,疑心易生暗鬼,这才有了后来的储位之争。”
寒风透过缝隙钻进殿来,吹得几案宫灯摇摇晃晃,屋子里一时沉寂下来,如意倚着几案扶着额头不想说话,除了惋惜,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可事情过去那么久了,惋惜也没有用!
默了片刻,她又问:“你怎么知道那些谣言是太后传出来的?”
姜姝道:“皇后薨逝后,我没有立即出宫,在宫里又待了几年。那两年先帝的身子也不好,经常去行宫养病,身边作陪的只有太后和皇上,谣言是从行宫传出来的,除了她们没有别人。从那时起,先帝和太子的矛盾就越来越大,还扶持吴王与太子相争,太子忍无可忍,这才起兵。”
后来的事如意听说过,先太子身死被废,先帝一直未立太子,三年后吴王因结党营私图谋不轨,被先帝下狱后在狱中自缢,此后又过了两年,先帝才终于立了皇上为太子。
看太后对谢衍的态度,她的猜测不无道理,如意又问:“慈宁宫有重兵把守,你是怎么进去的?”
“自然是有人放我进去的,想她死的人可不只有咱们。”
不用说肯定是华琛,他和太后积怨已深,太后活着对谁都没好处。
如意又看着她道问:“杀了太后,接下来你是不是还打算弑君?”
姜姝垂首:“我杀太后只是想给皇后和太子报仇,并非要让天下大乱。况且当年皇上年幼,太后所谋与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