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意料之外的画面,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动作,是看向坐在一边的迟杉。
“录都录了,”迟杉很随意地说,“不如顺便看看?”
这段采访视频是他们前几天录的,名义上来说,是这次二专的预热先导片。
——但实际上,只是每个人坐在镜头前,谈谈自己对于这张专辑的想法。
毕竟是从头到尾都由成员们独立创作的专辑。闪星的意思是,刚好借此机会,强化他们的“原创”能力。
是对未来发展有利的事,大家都很乐意。但当时没人想到,他们还会有和领导坐在这里一起看的一天。
这事无异于是一种……当众处刑。
齐路遥很无奈地想。MV起码是在导演的指示下拍出来的,这些话可都是他们靠自主意识说的。
这个先导片分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谈对个人曲和三首一起创作的歌的思路,第二部分是说对于MV整体故事的想法、以及自己在故事中承担的角色,第三部分则是让他们就“自由”这个二专主旨,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齐路遥的那首个人曲,最终被他命名为《Live》——如果不是二专本身名字自带感叹号的话,他大概会在这之后加个感叹号。
顾名思义,都叫Live了,它讲的就是一场Live。讲开场、过程、情绪的调动,讲布景、伴奏、观众与灯光,讲收尾、谢幕,以及最重要的,置身于舞台上的表演者。
但Live是现场直播表演,也是燃烧的、跳动的、又或者以各种方式度过的生命……各种意义上,很妙的一个词。
于是这首歌歌词之下,齐路遥想要传递的,大概是自己对世界、对人群的观察与认知,以及,对“应该选择如何活着”这个永恒的、将伴随每个人一生的命题,所做出属于齐路遥的、二十岁的解答。
或许是这大半年时间里认识了太多的人、听了太多的故事、见证了无数种人生轨迹,所以他最后才会选择这样一首歌。
齐路遥有时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故事性”没那么强的人——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过往,有着相对健全的成长环境,度过了比绝大多数同龄人都更幸福的少年时代。
再到如今的自己,几个月前在偶像选秀节目中取得了好成绩,现在被很多人喜欢、有一群可靠的队友,也有无数可以期待的、光辉的未来,各种意义上都顺利到少见。
所以当文栩捷提出个人曲提议的那一刻,他实际是毫无头绪的——即使站在全队的立场,他当即就开口,说这是一个好提议。
要让他自由创作、或者是给Blazar写一首歌,齐路遥都能很快产生无数想法,但要写一首“自己的歌”……切入点还真不太好找。
在二专会议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在备忘录里记过很多零零碎碎的词,很多一闪而过的片段,并等待某个能将他们串联起来、并通上名为“自我”的电源的线。
而如今这一版的灵感第一次在脑子里形成,大概还是王座之战期间,从录制地跑出来,坐在河边和靳羽聊天的那天。
那天的齐路遥说着“最特别的半年”,大概不止说给靳羽听,也是在说给自己——不如就以他看见的世界和相遇的人为起点,来刻画自己。
就像是他那天在从A音回基地的路上、在城市的夜风、灯火和月光之下所思考的那样,那些选择的道路、看见的世界与相遇的个体,最终塑造出了“齐路遥”这个人的生命。
齐路遥又想,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盛大的表演,无论它平淡还是跌宕起伏。
于是歌词里的那个齐路遥穿越人群,迎着无数人的注视的目光,最后转身拨动琴弦,在自己的舞台上,将成长中的每一份见闻与心绪都融进音符里、融进这个舞台的种种元素里,最终弹奏出名为“自我”的答案——这些元素与他共同,构成了齐路遥的Live。
也构成了属于每一个Blazar成员、以及每一位听众的、充满生命力的Live。
先导片的问题穿插播放,而此时此刻,画外音正好问着,“你觉得什么才是自由,都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那我们所谈论自由是否还是真正的自由”。
“当然还是,”齐路遥看见屏幕上的自己神色认真,“我觉得……自由就是有能力、且始终在追逐自我。”
-
在大家各异的心情之下,先导片总算将近尾声。
——实际上它只放了不到五分钟。虽说并不想在这种安静的场合下和队友、领导一起看它,但齐路遥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不可能一眼都不看、就放心让它被闪星上传上网。
况且,这段先导片大家都说得挺不错,条理很清晰,怎么看都是能起正向作用的。
那也算实现目的。
这次屏幕暗下再亮起,也总算是轮到了第三个MV。
镜像失灵算是非常正统的流行曲风。它不作为主打歌,因此MV拍得非常低成本——本来它就是计划之外的,但最终,大家发现多花不了什么时间和资金,于是就拍了。
这个MV的剧情几乎全是成员们一起拼凑的,而用于拍摄的剧本,甚至还是舒卓然主笔的。
它的开场,是普通的城市街头。
成员们在其中都扮演着普通的身份,大抵都是上学,上班,做那些如果没有做偶像的话、自己可能在做的事情。
他们每天顺着人群,沿着固有的、相同的轨迹前行,按部就班,和这座城市里的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
而变化发生在某天的傍晚。
背着包走在放学回家路上的洛明决,在路过一个老旧报刊亭时抬起头,在侧面的玻璃上看到了被倒映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