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星期,他们的行程都与第一天大同小异。
总的说来,齐路遥自认为,这段时间里,他思考了很多之前未曾想的问题,也同靳羽交流了不少——算是有所收获。
当然,除了上课,他们也还做了不少正事。
比如进行个人曲的修改和完善,比如找了个机会、按之前的约定一起下单了话筒定制,又比如在每天晨跑时带上小七。
“等舒卓然回来,”小七晃了晃脑袋,在他怀里无意识地蹭着,齐路遥抬头,对着靳羽说,“估计又要开始嫉妒了。”
“没关系,”靳羽笑了一声,“我们可以祝他在闯关综艺玩得开心。”
他说完这话,放下开着摄像模式的手机,并将这一小段视频光速发进了队群里。
一分钟不到,舒卓然就在群里回复了一个问号。
[later]?
[later]我怀疑你们在针对我
[kko]不用怀疑
[kko]他们确实是
[旅游中没回消息就是不想回]请高三学生努力备考,不要水群
齐路遥看到这回复,笑了一声。
不出所料,文栩捷这条一出来,接着的便是大家一连串的刷屏表情包和嘲笑。
——于是发问号的这回变成了谢忱。
[kko]??
[kko]能不能关爱高中生啊??
-
总之,两周的假期——算是如此愉快地度过。
而随着收假时间到来,全队都回到A市基地,他们的闭关期也将随之开启。
比起成员们,对闭关期反应更强烈的显然是粉丝。
齐路遥这几天看微博、fc甚至论坛,到处是粉丝铺天盖地的“你们多存点物料吧”的喊话,搞得像是他们即将销声匿迹两个月一样急。
当然,要说物料,存确实存了不少。
他这两周录了很多素材,有他的“艺术生体验日常”,也有一些晚上回来拍的练习视频。其中一部分“供稿”给了Blaze!假期特辑,另一部分则被剪成了短vlog的形式,齐路遥打算后续慢慢放出来。
不过,在闭关前,他们还有最后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的工作。
要去给某位名导的新电影录首ost。
录ost这种工作,下限极低上限极高,可以是麻烦事,也可以是好资源——这次算是后者。
药团之所以能接到这工作,多少有靳羽的原因在。
这电影的主演是宁千扬,主题是并不算少见的青少年犯罪题材。
虽说主题常见,但既然是宁千扬会愿意接的剧本,也确实有其特殊之处——齐路遥不是很懂电影的学问,只不过听洛明决和舒卓然分析了一通。
当然,这点于他们而言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部电影需要选人来录ost,于是宁千扬就给导演推荐了Blazar。
前些日子,他们提前拿到了剧情和demo。而齐路遥看过听过之后,第一感觉就是——
无论结果如何,这总归是一首冲着“成为经典”、以及在电影节拿配乐奖这个目标而去的歌。
ost这种歌曲形式,想拿传统音乐类的三大奖会比较难。
一方面,三大的评选会有倾向性;另一方面,单独发行的歌,大多数是一首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插曲则不然,插曲本就与剧情是共生的、是协同的——但也正因如此,它们反而可能会享有更高的传唱度。
毕竟是做偶像的,宁千扬显然懂音乐、也懂电影,比齐路遥更能预知到其潜力所在。既然如此,能给他们推荐这个资源,确实算是一份人情。
虽然宁千扬不爱说话,但他有个爱说话的室友。七月份药团人遇到简星航的时候,听他顺口提了一句——
“宁千扬说,他本来准备当出道礼物送你,等你去录的时候,守在那里,假装随口说一句出道快乐的,”简星航对着靳羽如是说,“没想到拖了这么久,等你们录歌的时候,我们大概已经在国外了。”
“我知道了,我会感谢他的,”靳羽说,想了想又问,“但是……这是他会说的话吗?”
“这是我翻译的,”不出所料,简星航很干脆地承认,“谁指望他能说出来什么好话,不说话就是最好的说话了。”
总之,简星航这么一说,其他人也都明白了,他们能接到这份工作,基本是出于宁千扬“照顾后辈”的目的。
——只不过宁千扬本人一定不会承认。
毕竟根据齐路遥的浅薄认知,宁千扬是典型的“离了镜头等同于拔掉插头”的那种人类,非常神奇、非常非典型偶像。
以至于队里除了洛明决和靳羽外,其他人和他连话都没说上过,更不用说考虑对方承不承认这回事。
“事实上,我和他说过的话应该也不到五句。”对此,洛明决说,“应该只有小羽和他交流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