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期待,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比起其他两个大组,他对于同在一个大组的原创1组的表演内容更了解一些。
所以也会更想看具体的舞台呈现。
原创1组的服装风格算是比较简洁的那一类,统一的白衬衫和黑色长裤,只是每个人的具体样式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
说起来倒是和星世纪组初舞台的风格很像,不过这也算是常见的风格,连“借鉴”两个字都说不上。
齐路遥倒是还知道一些过程中的状况。
其实一开始定下来的并不是这种统一的风格,而是各有差异。
只是后来,似乎是1组那边自己觉得,各有差异的设计会无可避免地过于突出一些人,干脆就改了统一的风格。
自我介绍正常进行,这组的呼声也可以说是相当热烈,四位决赛圈的选手,完全撑得起现场的氛围。
况且又是最后一个节目,刚好趁着最后喊上几句。
坐在等候室看公演,与在任何别的场合看的体验都不太一样。
如果说在遥远的地方相隔着屏幕,会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而在台下看时,又有一种过分的沉浸感。
那在后台隔着屏幕看表演,大概就是介于这二者之间。
如果要仔细听的话,舞台的声音是有两道的,隐隐约约的现场的声音,和延迟了一点点时间的,清晰的视频播放的声音。
再以一种奇妙的状态相互融合。
在应援声中,舞台上的灯光熄灭。
等候室这边,本来在中场讨论的选手们终于最后一次集中了注意力。
等待着未知全貌的新歌的呈现。
-
比舞台的打光更先一步亮起来的是背景的大屏幕。
同时响起的是模拟着键盘敲击的声音,伴随着背景横纹信纸上的文字逐步呈现。
一字一顿。
“亲爱的A,
今天是2021年2月28日,这是我写给你的第21封信。
你最近还好吗,我一切如常。
天气预报说会下雪,所以我带了伞出门。
但很可惜,今天最终是一个普通的晴天。
和之前的所有晴天,都没有什么区别。”
直到最后一个句号落下,文字又渐渐隐去消失。
文字消失的同时,第一束灯光亮起,只照亮了坐在舞台右侧边缘的岳愿。
圆形的灯光区域落在他身上,在舞台上投射出了一道狭长的影子。
伴奏同时响起,低沉而缓慢。
等候室这边有几道惊讶的声音响起。
似乎比起原创2这边让唯一的dancer齐路遥进行开场,原创1组让岳愿作为开场更让人没有想到——毕竟齐路遥也是再评级拿A的人,vocal根本说不上差。
不过更了解编排的齐路遥很清楚。
在需要情感递进的演绎中,让唱歌和表情管理都一般的岳愿开场是综合整组来说最合适的选择。
况且单靠那张脸,就能瞬间吸引所有台下的注意了。
岳愿侧坐着,平视着虚无的前方没有什么表情,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有些迷茫而空洞。
但空洞在某些时候却反而是合格的呈现。
随着伴奏进行到某个节点,他终于缓缓举起手麦,然后同样低声又缓慢地开始吟唱。
“下一个今天又会怎样开启
某刻开始我不再反复询问自己
毫无预兆跌出固定的轨迹
又该去往何处寻求前方的意义
但生命始终并非纸上谜题
齿轮转动每时每刻永不停息
任由洪流将我裹挟
将我侵袭
闭上眼等待未知的目的”
背景声也随着吟唱变得层层叠叠,要很仔细才能加以辨认的潮水声和脚步声若隐若现。
“居然还不错啊。”有说话比较直接的练习生开始小声评论。
但实话实说,这段开场确实是可以说掩盖了岳愿本人在实力上的一切缺点。
音调很平,又是原创组,即使有偏差也不那么容易被直观感受到。
最关键的是,打光和背景音也帮着承担了不少气氛塑造的作用,在与之共同讲述某个迷茫的段落。
一段歌词结束后,灯光也跟随着移动。
落在岳愿身上的那束光消失,同样的灯光形式给了稍微往左一点的顾一凡。
顾一凡同样是坐着,但略微偏向观众一些。
却始终没有抬头,神色也尽是黯然。
无论是观众席还是后台的等候室,在这个过程中都逐渐安静下来。
只有背景的声音愈加明显而清晰。
在某一道脚步声再次落下的一刻,第二段唱词终于随之响起。
“记忆中的雨下过夜与黎明
踏上旅途的一刻好像还是昨日
但彼时光景却已不再清晰
只剩坠落的感受还能被回想起
再一次次面对同样的天际
荆棘铺路背对深渊无处逃避
反复重放身陷迷雾
沉入海底
冰冷的声音还在念着终止”
顾一凡的本音就低,这段唱出来又是刻意压低的声音,配上伴奏,似乎连带着空气也凝滞起来。
隔着屏幕或者没有隔着屏幕观看的人都隐约感受到了一份压抑。
甚至是需要用reaction获取镜头关注的等候室这边,都没什么嬉笑式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