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的整体录制安排历时11天,从当前这一周的周四到第二周的周日,并在周日晚上进行正式的公演。
不过毕竟是位置测评,在正式开始分组选歌之前还有一些必要的环节,所以真正留给他们准备的时间还会少一点。
《摘星之路》节目的位置测评环节共分了三个大组,vocal组、舞蹈组和原创组。顾名思义,vocal组的表演基本就是纯唱歌配上简单的走位,舞蹈组则是让选手提前录音,在正式表演的时候只跳不唱。
而原创组是要求同组的选手共同从写歌开始完成整个舞台表演,包括可能的词曲、编舞和舞台设计,在进行顺利的情况下,节目组的老师最多给一点细枝末节的帮助。
最后能成一个什么形式的舞台就全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所以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填大组的分组志愿。按照上一季的模式,在填写好志愿之后,会由pd和导师组对人员进行二次的调整——毕竟每个大组都有人数限制,他们第一轮的一志愿选择并不一定能符合人数的要求。
而在二次调整完成后,每组内的成员就将按照一轮投票的排名依次确定自己的选歌。
但今年节目组或许是出于为了增加节目效果的考虑,pd和导师组还是会对大组的选择进行二次的调整,但具体的分组将不会按照一轮排名的顺序。
“在大组划分确定之后,”陆祈站在讲台上,对着下面的练习生们念规则,“各大组内成员将通过现场比赛来决定选歌的顺序。”
“不是吧?”有人开始迷惑了,“不按排名来了?”
“比赛什么啊?”又有人问,“不会又是唱歌跳舞吧,那不如按照主题曲的成绩来。”
“应该不是吧,”有人说,“估计是要整点娱乐性的,不然top还是top,就没意义了。”
“上位圈的粉丝估计又要在节目组微博下面吵了。”还有人背着镜头小声说。
事实上节目组肯定心里有数,但凡练习生们有某项权利的获取形式与人气排名无关,上位圈的粉丝必然就会出来提意见。
或许考虑的出发点正是不能让高人气选手永远拥有更高优先度的选择权,齐路遥想。
不过原因倒无所谓,毕竟节目组才是真正制定赛程的一方,剩下的无论是选手还是粉丝,都是在这个赛程中去发挥,所以这种微词对节目组的决策根本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很简单的形式,不要多想哦,”陆祈说,“现在把志愿卡发给各位,请各位在下午三点之前填好志愿卡交到这里,没有及时交的选手会面临随机分组,所以一定不要忘记。”
这个环节和齐路遥没什么关系,毕竟他现在的处境是待定区,所以就变成了舒卓然去哪组他去哪组。
之前就确定过,舒卓然肯定是要选原创组的,毕竟初舞台的歌都是自己写的,不去原创组完全没有道理。也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原创组报名人数超标,他被刷下去的可能性也不大。
同样可以预料的是,靳羽多半也会选原创组——某种意义上他算是整个节目最适合这个组的人之一了。
而现在月河的另一位存活选手叶文帆和他们的室友陈锦行估计都是去vocal组的,本身一公的《Afire》这个舞台设计就略微更偏重于舞蹈一些,所以二公就是个很好的发挥自身优势的点。
大热选手估计选原创的不会少——本身原创组发挥好了就是最容易吸粉的,所以很多创作能力不差的都会一选原创。
但这同时也是双刃剑,经验来说,实力比较差的选手选原创的可能也是最大的,毕竟唱跳都不够出彩,不如选自主性更强的组。
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更倾向于原创,尤其是对于对自身创作能力没有十足把握的选手,或者本身排名比较危险的选手,选择自己擅长的更稳妥的组,创造一个大概率能表现好的舞台,也不是一件坏事。
全场的练习生大多在沉默地思考,也有早就想好的人丝毫不带犹豫地交了表。
舒卓然就是最毫不犹豫的那批人之一,齐路遥看了一眼,他填的是“原创-vocal-舞蹈”的顺序。
完全不出所料。
陆祈和现场的工作人员一起发完志愿表之后,就算是自由活动的环节了。选手们大多交完表后也没急着离开,毕竟现场有摄像头拍着,即使交过表之后已经没有任何话题度了,镜头这种事都是能蹭则蹭的。
直到大部分人都交完了,大家才陆陆续续离开。
-
“各位,开始二次分组吧。”下午四点,陆祈打开小研讨间的摄像,再招呼着拿到一轮志愿填报的导师组开始他们的这部分工作。
选组表总共58张,涂涂改改看上去万分犹豫的不少,但倒也没人真的会放弃这一选择权。
小组的划分总共是12个组,根据今年选手的整体状况,定下来的是舞蹈6组,vocal4组,原创2组。当前的选手加上待定区是64人,划分到每组就是5人或6人。
几个人一人一叠,很快就把所有的志愿表按照填报的顺序分成了六部分——不过还有些选手,估计是铁了心想去某一组,三个志愿都填的同组。
“超标最严重的还是原创组,”本身在上一季就担任pd的陆祈对这个一轮志愿填报的结果完全没有任何意外,“不考虑待定最多留下10人,填过来的有14人,舞蹈组也填了32人,都是需要往外排除选手的。”
“来讨论选人吧,”陆祈说,“先从原创组挑几个人出去。”
“你们选吧,”贺白泽伸手关掉摄像说,“我就不参加了。”
“不是吧你?”陆祈确认了一下摄像确实没开,然后就一脸莫名其妙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