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在意料之中,又出乎人意料之外。
百里鸿渊问道:“怎么死的?什么时候?”
辛辰回禀:“今日下朝后,大理寺奉命去西昌侯府提审西昌侯,肃清内宅时没找到世子夫人,就在以为她闻讯逃跑时,收到京畿卫的讯息,一辆马车失控冲进护城河,车内的人溺水而亡,大理寺带了段铮去辨认,确认是燕蓉无误。”
这个死法,不用多想,必是段铮的报复手段。
秦有思死在水里,他也要燕蓉这般去死。
百里鸿渊自知道燕蓉对秦有思做过的事,对她恨之入骨,虽知此事不会有纰漏,仍然吩咐辛辰:“去京畿卫确认清楚,不可让人金蝉脱壳。”
辛辰领命退下。
西昌侯府近两月的变故,在京城议论四起。
西昌侯因弹劾被三司会审,侯夫人卷入红叶寺纵火案,世子夫人溺水而亡,唯有段铮尚可明哲保身。
它如快速沉底的大船,四处漏水,救无可救。
翌日秦有思去宝亲王府给王妃调制药方时,宝亲王妃和最亲近的班嬷嬷也在谈论西昌侯府的事。
“王爷对近来发生的事心有不安,似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京城中局势混乱,皇上心情也不好,你一定要警醒各管事、仆役,小心行事,不可在此关节上出纰漏。”
班嬷嬷一一记下,说:“已对下头的人三令五申,他们不敢造次的,王妃放心。”
见秦有思将熬制好的汤药奉上,宝亲王妃看了班嬷嬷一眼,班嬷嬷立刻想起一事,替王妃说道:“桑姑娘,王爷近来服用了你的药,于房事上……兴致渐浓,但依你所说,让王妃头三个月不可行房事,王爷便宿在姨娘房中,这万一真让其他姨娘怀上孩子,可怎么办?”
“秘药虽停,但药物这些年对王爷和王妃身体的伤害,不是一日可根除的。即使有姨娘此刻有孕,诞下的孩子也有极大的风险。依我说,三个月太短,王妃最好半年后再与王爷考虑子嗣的事比较好。”
班嬷嬷皱眉说道:“半年这么久……要不你开些避子汤,免得生出些麻烦事。”
秦有思直到这是宝亲王妃的意思,但她仍摇头道:“若担心其他姨娘抢先,王妃不如提醒一下王爷,此时此刻的局势,宝亲王府若有子嗣的好消息传出来,估计就是京城中最大的风头,王爷应该也不想。由王爷出手,比王妃您动手,要更好。”
若制衡宝亲王的人刚倒,宝亲王就有了新子嗣,皇上立刻会将所有的矛头对准他。
宝亲王妃也觉得有理,正要应允,便听门外传来男子赞许的声音:“桑姑娘果然思虑周道。”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宝亲王回来了。
众人连忙起身行礼,只见宝亲王身穿蟒袍、腰系玉带、头戴翼善冠,英姿勃发的步入主屋,坐在了王妃先前做的位置上。
宝亲王今年三十有五,是先帝最小的兄弟,当今皇上的皇叔。他自幼跟随先皇学习政务,也曾与太子同寝同食,虽是叔侄,却似兄弟,只是这般关系在皇上登基后,逐渐发生了改变。
宝亲王打量秦有思,眼前的女子跟他想的不太一样,瘦弱单薄的小身板,如一棵小白杨般挺立,过于迤逦的面容上,神色大方坦荡,不见女子的献媚之态,颇有世家贵女的气度。
并不似遗落在外、长在乡间的孩子,倒让他想起故人之女。
宝亲王妃亲自给宝亲王奉上茶水,说:“王爷此时怎么回府了?可要在府里用午膳?”
宝亲王说:“不必麻烦,本王回来换件衣裳,一会儿就走。”
班嬷嬷带着秦有思准备退下,宝亲王忽而说道:“本王先前并不知晓桑家苛待妻女、为恶乡间,并无纵虎行恶之意,让桑姑娘受委屈了。日后王妃要替本王多多补偿桑姑娘才是。”
秦有思有些意外,宝亲王竟亲口对他示弱、示好,她也不托大,说:“我与桑家之间,是自家纠纷,断没有怪到王爷头上的道理。”
宝亲王点头,道:“即桑姑娘如此明事理,本王就安心了。”
秦有思退下后,宝亲王妃替宝亲王更换常服,试探问道:“王爷对这位桑姑娘似是不一般,可是想将她接入府中服侍?”
宝亲王皱眉道:“本王并无此意,王妃不要多想。”
宝亲王妃委屈道:“臣妾是真心实意,并非试探。桑姑娘所说秘药之事,您虽暗中查证了确有此事,但解药是否有效,我心中总是没底,若她成了自家人,就要放心不少。”
宝亲王说:“监察寮对桑家出手,她却能置身事外,说明她与百里鸿渊关系匪浅,不是个简单的女子。你别将她当做以色侍人的女子,反倒得罪了她。桑姑娘手中有秦家秘方,说明她与母家关系更亲近。当年本王并未对秦家做过落井下石之事,比起陛下,她理应投靠我们,王妃真诚以待便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