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依山而建,面朝大海,自南向北逐步抬升,花木青葱,流水潺湲,环境甚为清幽。建筑风格反映出地球时代英国庄园和中国园林的影响,既有文艺复兴式的圆顶和罗马立柱、哥特式的尖塔与雕饰、巴洛克式的贝壳状拱门,又有灰墙绿瓦、斗拱檐篷、雕梁画栋,体现出智库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气魄。建筑群主要分成五个部分:办公楼、图书馆、大礼堂、信息技术中心、展览区。作为最大主体建筑的办公楼位居正中,高耸的尖塔、精细的飞檐、尖尖的屋顶、陡峭的屋面山墙、铁栏杆围绕的走廊和阳台,处处透出浓郁的古风,是维多利亚时期建筑的精美样本。办公大楼上层为会议厅和大大小小的办公室,下层为行政区和客堂。
自办公楼后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是掩映在翠竹丛中的一泓清池,池岸芦苇丛丛,婆娑有声,池边鲜花绽放,香飘四溢,其后坐落着一幢五层楼高的中式图书馆,收藏了瑶华星几乎全部电子图书和近30万册稀有古董纸质图书。图书馆外形仿地球时代故宫殿宇,绿瓦红墙,古柏参天,环境疏朗,主建筑与前庭由汉白玉须弥座式栏杆隔开,庭内矗立石碑、华表、石狮,更增许多历史沧桑感。
推开图书馆的后门,眼前赫然出现一排宽大的石阶,抬头可见古朴典雅的圆形大礼堂。大礼堂采用轴向对称的中国传统手法设计,三层圆顶由深红色廊柱支撑,绿色琉璃瓦覆面,顶部安放一个穹庐金顶,南北两翼镶嵌着四角塔楼。建筑整体结构匀称,布局严谨,古雅明快。大礼堂内饰前卫,设备完善,可容纳2400人就座。大礼堂的前厅设有茶舍和乐池,来宾可以聆听清音,细品佳茗,领略古人“素琴挥雅操,清茗滤凡尘”的闲情逸致。
大礼堂的东面是一座玻璃金字塔式的信息技术中心大楼,地下三层,地上一层,每时每刻都在汇集星际世界的动态信息。透过大礼堂前厅的玻璃墙,可以看到西边挨着悬崖峭壁的一片茂密树林,林中种植着紫薇树和银杏树。树林沿山坡绵延近三十米,坡面宽广,止于一段从石壁上飞泻直下的银色瀑布。水流成泉,汩汩流出,顺着卵石铺就的溪道,穿越一座近二十米长的廊桥,在前庭的西墙形成三级跌水瀑布。
溪水上的长廊其实是一座精美别致的画廊,用作研究院的展览区。廊间每根梁枋都涂上彩画,有惟妙惟肖的人物,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风光旖旎的山水,美轮美奂,色调鲜明,不仅把长廊装饰得华丽斑斓,更介绍了斯密和孔丘的生平以及研究院的历史,使建筑达到了设计美学和实用价值的统一。这些彩画混合采用和玺彩绘、苏式彩绘与旋子彩绘,有的富丽堂皇,有的生动活泼,有的简约素雅,风格上既互相对比,又和谐统一。设计师通过这一混搭方式将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其有关政府和资本是“必要之恶”的思想、儒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与园林胜迹巧妙地结合起来并成功地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