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间院中池水结成泛白的厚冰,一根根干枯的荷梗冻在池中。
有些地方的积雪厚至人的小腿。
温知行前几日从谢府回家,染上风寒,告病在家。
房内地龙烧的正旺,香炉内散发着淡淡的茉莉花香。
温知行身穿一袭竹青棉衣,裹着大氅,透过窗望着远处萧瑟的荷花池,冷风不断灌入,惹的她打了个寒颤。
“小姐!老爷回来了,他们在书房。”大丫鬟端着一碗汤药走了进来,看见温知行坐在桌前望向窗外,忍不住唠叨道:“小姐,你这风寒还未好,要是再着凉了怎么办?赶紧把药喝了。”
汤药放在桌上,转身关上窗,将寒风隔绝窗外。
“爹爹回来了?”温知行双手捧着汤药,一股苦涩的药味直往她的鼻腔里钻,她皱了皱眉。
“是,刚回来。”大丫鬟点点头。
温知行放下药碗,起身说道:“我去瞧瞧。”说完走人。
只留大丫鬟在房内拍着大腿,“小姐,药!凉了没药性,要趁热!小姐……”
“等会再喝。”声音轻飘飘传入她的耳朵。
大丫鬟无奈将药拿去温着。
一盏盏灯笼在廊下摇曳,寒风将雪星星点点送进连廊廊道上。
温知行穿过连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
她走到书房门外,寒风将她的鼻尖脸颊吹的通红,她敲敲房门。
“谁?”
“爹爹是我。”
温成峰打开房门,将人拉了进来,伸手拂去她墨发上的雪花,“阿行,这么冷的天,怎么还跑来跑去?”
“想见爹爹。”温知行乖巧的低头,任由温成峰抚去她头上的雪花。
“呵呵呵。”温成峰揉揉她的脑袋,“等会李伯就将炭火端来。”
“嗯嗯。”
“在下倒是没有见过小温大人这番模样。”站在一旁的刑部尚书朗声开口,笑的眼角堆起皱纹。
“原来是吴尚书。”温知行拱手行礼。
吴志平回礼。
“爹爹这是?”温知行迟疑的看着站在吴志平身侧的青年。
青年面容温润,浓眉大眼,身上虽然穿着衣物普通,但气度不凡。
“鄙人楚留君,字钟柏,一届举人,如今圣上登基,开恩科广纳贤才,特地进京赶考。”楚留君嘴角含笑,不卑不亢的回应。
楚留君,字钟柏……温知行思索片刻,惊奇道:“你就是那名江南才子?”
“大人抬举,只是坊间抬爱。”
“留君是吴大人学生之子,这次我与吴大人走访民间,路过江南,破获一起大案,幸有他父子二人,我与吴大人已告明陛下,楚大人升迁进京。
爹爹我啊,也同留君算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温成峰笑着跟温知行简单介绍此人。
“原来如此……阿嚏……”温知行连忙用大袖遮住口鼻。
“吴大人,留君,你们稍等片刻。”
“无碍无碍。”吴志平拜拜手。“忙你的去吧。”
楚留君点点头。
“我才不在家几日,你怎么又病了?不是一直在皇宫陪着陛下嘛……”温成峰将自己的披风披到她身上,忍不住唠叨。
“留君,他就这样一人,将这闺女跟护眼珠子一样?怎得,还是说你看人家闺女看入迷了?”吴志平看身旁失神的楚留君,戏谑的说。
楚留君浅笑的摆弄手中的书籍。
“呵呵呵,如今丞相位极人臣,温家大公子驻守边疆,就连温大小姐也是圣上身边的红人,你小子也是好命,入得丞相的眼。”
先皇在位,丞相手中实权不显,但掌握一朝文人,正可谓是桃李天下。
“呵呵呵,是温大人抬爱。”楚留君谦虚浅笑。
“你姐姐和你母亲不日来京,你便带他们来我府上,让你师母带她们好好在京都游玩一番,也好交流交流。”吴志平说道,京都大户人家众多,王公贵族也不少,这后院跟前院一般重要,都需要好好打理。
楚留君了解的点点头。
“过完年没多久就是春闱了,你也要好好努力,争取一举夺魁。”吴志平拍拍他的肩,语重心长的说。
“留君明白。”
温成峰安顿好温知行便回到书房,看见楚留君,心中便是一阵欢喜,“留君啊,需要什么书籍,你说,我帮你找来。”
“有劳温大人了。”
“欸,无需唤的这般见外,唤我一声峰叔便好。等阿行身体好些,让你尝尝她沏的茶,一绝。”温成峰举起大拇指忍不住显摆。
“那留君恭敬不如从命了。”楚留君行一晚辈礼。
“那到时候我也要品品,你可别小气。”吴志平连忙插话道。
“你品的了茶?”温成峰一脸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