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乍亮,城门守将就打开城门,已经有过路的人在等着守将检查文书了,不远处,一辆装满草药的驴车慢慢的走着,赶车的是个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很是憨厚,与守将们很是熟络,打了招呼就进了城。
街道上行人多了起来,说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赶车的人好似想起了什么来,“老先生,是随便找个地方放您下来吗?”
“嗯,有劳”一个有些沙哑沉闷的声音从赶车人的身后传来,仔细一看,原来驴车上除了草药还有一位老者在闭目养神,老人头发花白,脸上也满是皱纹,一身布衣,身子随着驴车晃动着,看上去与一般的老人无甚区别,但说完话后,睁开眼的瞬间,气势都变了,就好似树木成了丛林,河水成了无边的大海,那双不算大的眼睛,双眸深不见底,被这样的双眼盯上,你的所有好的心思坏的心思都无所遁形。
赶车的人把驴车停在了药铺的门口,他的草药就是卖到这的,下了驴车,去后面搀扶老者下来,“俺只能送您到这了,一会俺与掌柜的结算完就出城了”
老人下了车,掏出了几个铜板来,“多谢小哥”
“不用,不用”赶车人摆了摆手,“就是顺路,俺要是收了你的铜板那也太没良心了,老先生您慢点,俺就不送了”说着就跑去药铺里面了。
老人把铜板放到了驴身上的布袋里,钱货两讫,无牵无挂,缘起缘灭,才是正道
做完一切后,老人转身走入街道,随着人流缓慢而行,京城,太久没回来了,陌生的都好似从未来过一般,其实不止京城,这一路行来,所见所闻都变化太大了。
这个老人就是向希瑶心心念念的白老先生白柳元,白老先生收到老太太信的时候就已经在往京城的路上了,当然,他不是为了向希瑶而来的,更不是对京城有什么念想,当年离开时的绝望狼狈还历历在目,如非必要,他是一步都不想踏入的,可是那人居然还活着,手上还有皇室血脉,还送了消息到自己手上,想做什么可想而知,要是十五年前,或许还能周旋,可如今,这满街的笑容,辛劳的汗水,繁华的景象,是老百姓盼了数不清的日子,死了几代人才盼到的,不论什么人都不该去破坏这一切。
白柳元是三朝元老,虽所在的三朝是一朝不如一朝,但他还是有着期盼的,可事与愿违,上下里外都坏了,仅凭他一人如何能扭转乾坤,后面的污蔑也好,下狱也好,洗脱罪名也好,离京也好,心灰意冷的同时却也期盼天子能醒悟,能重振山河,等来的却是江山易主,骂过当朝吗,自然是骂过的,可是,如今的强大也是事实,所以对于大胤,对景墨尘,他有着很是复杂的情绪。
当年那个放肆狂妄,没看在眼里的小儿做到了他自己说过的一切,原来白老与景墨尘之间有过一段渊源。
那时景墨尘还是侯府世子,随父进京给皇帝祝寿,大殿之上,六岁的小儿不惧皇威,状告接行官的违背祖制,目中无人,无礼至极,条条罪状有理有据,让皇帝只能处置了接行官,那可是皇帝非常得用的大太监,多少人都栽在他的手上,却都拿他没办法,毕竟他的身后可是皇帝,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居然败在了一个小儿的手上,那时多少人都把目光放到了这个世子的身上,可他浑然不觉,该吃吃该喝喝,还在宫里找人斗起了蛐蛐,那阵子只要在皇城中,无人不知景世子,不是他多么的聪慧机灵,而是他会玩能玩还带着皇子皇孙一起,这就让很多人都以为他在朝堂之上的那些话是侯爷所教,就连皇帝也这样认为,白柳元却不这样想,要知道话可以教,但是那气度,那言语间的锋利,还有那眼里的不屑是教不出来的,六岁的小儿还不能很好的藏住所有的心思,这位世子绝不是泛泛之辈。不过,这些在当时的白柳元看来都是小事,战乱连连,江山不稳,要担忧的事情太多了,一个天资聪颖的小儿不足以让他侧目。可就在侯爷一行要离京的前一日,他与这位世子在皇宫清池旁偶遇,说了一会话,就这片刻功夫,让他对很多事情有了不同的决断。
那晚皇帝设了宴为侯爷送行,宴上极致的奢靡,让身为宰辅的白柳元筷子都拿不起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很多地方更是尸横遍野,而眼下这宫闱内却是酒池肉林,纸醉金迷,真是荒唐可笑,他的谏言,他的奏折,各地求救的奏折通通石沉大海,扫了一眼宴会之上诸位大人放浪形骸,趋炎附势的嘴脸,一股无力之感充斥着全身,他寻了个借口逃了出来。
皇宫虽大,但外臣能去之地屈指可数,清池算一个,在大殿的西面,是一处活泉,凉爽舒适,白柳元心里堵的慌,便想着到清池走走,没想到有人比他来的早。
“世子”白柳元行了礼,之后没有多说什么,他以为世子也该是无话的,毕竟这段日子,他并没有与侯爷一行有过多的接触。
景墨尘玩着打水漂,看都未看这位名满天下的三朝老臣一眼,随意的说了一句,“白大人这是吃饱了”